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与行为评价协同实施路径

作者

肖纪忠 向杰

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小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学校管理与学生行为评价相互脱节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单一评价方式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如何构建管理与评价协同机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需要解决课题。文章基于实践探索,从管理体系构建与评价机制融合入手,通过协同模式创新与实施策略优化,最终提出路径系统整合方案,希望能够为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一、管理体系构建,评价机制融合

学校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构建包含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三位一体框架,注重管理活动全程监控与调适。必须建立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品德养成、学习能力、身心健康以及艺术素养等全面发展维度。通过将评价结果纳入管理决策依据,实现管理过程中即时评价反馈,评价标准与管理目标协调一致等途径,促进二者有机融合。

管理体系与评价机制融合能够提高管理精准度,增强评价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成长环境。比如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班级管理考量,通过即时评价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将班级整体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管理决策参考,促进管理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参与管理与评价活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与正确评价观念,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协同模式创新,实施策略优化

基于管理体系与评价机制融合基础,学校需创新协同模式并优化实施策略,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协同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构建多层次协同架构,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渠道。学校层面应设立专门协调部门,负责统筹管理与评价工作;年级组层面形成协同工作小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策略;班级层面则实行班主任牵头,各科教师配合模式,确保落实到位。横向联动主要体现在教务处、政教处、少先队等部门间协作,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纵向贯通则强调学校、年级、班级各层级间信息传递与指导反馈。协同模式应注重开放性,积极引入家长委员会、社区资源、专业机构等外部力量参与,拓展协同广度与深度。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奖惩制度能有效促进各主体积极参与协同过程。协同模式构建应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兼顾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管理理念,走符合校情特色发展道路。

教师应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可操作实施方案,配套相应资源保障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协同实施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协调组织水平。优化家校合作机制,邀请家长参与管理评价过程形成教育合力。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实现管理评价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一体化。创设适宜情境,通过主题活动、榜样引领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管理评价价值。在落实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原则,低年级学生可侧重行为习惯培养,以趣味化方式引导参与;高年级学生则可增加自主管理成分,培养责任意识与评价能力。针对实施中可能遇到困难,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采取试点先行策略,选取部分班级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降低实施风险。策略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师生主体性,营造民主平等氛围鼓励创新探索,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三、路径系统整合,效能持续提升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包括管理评价协同工作规程、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反馈制度等,为实施提供制度依据。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经费支持保障、场地设施完善、技术平台升级等,为协同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注重文化引领作用,培育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将管理评价理念内化为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在推进过程中应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既要有宏观指导思想又要有微观实施细则,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系统整合还应注重时间维度统筹,将短期目标、中期规划、长远愿景有机结合以此形成梯次推进格局。学校应建立内外部资源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兄弟学校经验、专家学者智慧以及家长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力量,形成整合合力。系统整合过程应遵循渐进性原则,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延懈怠,而应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确保每一步都扎实有效,为下一步奠定基础。

在效能持续提升方面,学校应建立科学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管理效率提升、评价质量改善、学生发展进步三个维度设计评估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全面反映协同实施成效。重视经验总结与推广,将成功做法提炼为可复制模式,实现校内推广与校际交流。引入持续改进理念,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行动循环,不断完善协同实施路径。建立定期反思机制,每学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学年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调整完善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还应注重典型案例积累,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关注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与优质学校交流互访,借鉴成功做法,拓宽视野格局。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评估客观性公正性,为效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效能提升应避免唯指标论倾向,既要关注显性成果也要重视隐性效益,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改善等方面成效,做到全面客观评价,推动学校管理与评价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文章通过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与行为评价协同实施路径,构建了包含管理体系与评价机制融合、协同模式创新与实施策略优化、路径系统整合与效能持续提升三大核心内容框架。管理与评价协同实施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实践中小学应进一步深化理论探究,丰富实践探索,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可推广经验模式,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共同助力新时代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倩 .“ 润物细无声”:小学学校管理中德育的渗透 [J]. 华夏教师 ,2025,(02):9-11.

[2] 刘长春. 提高小学学校管理有效性的工作原则、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J].教书育人 ,2024,(11):28-30.

[3] 颜华 .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学校管理初探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一).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小学 ;,2023:113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