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
牛萍
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向。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灌输与题海战术,忽视学生思维培养与实践应用,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基于此转变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与合作精神培育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策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挖掘思维能力,构建探究课堂
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问题情境,问题难度需恰到好处,既要具有思维启发性,又不至于过分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在问题情境中融入生活元素,使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可设计校园绿地规划任务,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等活动,自主发现面积计算原理与应用价值。课堂组织上教师应淡化权威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鼓励多角度思考与分析。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轨迹,适时给予启发而非直接告知答案。重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系统认知结构。应鼓励学生表达解题思路,通过语言化过程促进思维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构建宽松探究氛围,允许错误尝试,使学生勇于表达独特见解。
思维训练应注重层次性与系统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基础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推理、抽象、概括等高阶思维。如在图形学习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再通过比较不同图形异同,进而分析图形变换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图形性质。培养多维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使学生形成全面思维素质。创设多元思维训练情境,如猜想验证、反向思考、类比推理等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
二、激发创新意识,拓展实践空间
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创设富有探索价值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多角度思考方式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与变通能力。数学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习题机械训练,而应拓展至实验探究、项目学习、社区实践等多维空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用魅力。课堂教学应强调思维过程展示与交流,重视解题策略多样性,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路束缚,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教师需要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提出开放问题、创设悖论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张力,培养质疑精神与探索欲望。引入数学史素材,展示数学发展历程中创新突破案例,激励学生体会创造性思维价值,培养敢于挑战权威观点勇气。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采用创新性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教师先引入购物情境,如小明买了 12 箱苹果,每箱有 24 个,共需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解决此类问题方法。在学生尝试解答过程中,教师不急于讲解标准算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索计算策略。例如引导学生尝试分解法( 12×24=12×20+12×4 )、转化法( 12×24=(10+2)×24=10×24+2×24 )等多种计算方式,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实际操作,用小棒或方块模型表示乘法计算过程,通过具体物体摆放感知竖式乘法本质。进一步提供创新性延伸任务,如设计一种商品包装方式,使总数为288 个物品能均匀排列,让学生运用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应用两位数乘法场景,如制作小报介绍学校场地面积计算、社区人口统计等,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培养合作精神,优化评价体系
在数学课堂中构建高效合作机制,需关注学习共同体建设创设互助氛围,促进资源共享与思想交流。小组构成应注重异质性,使不同思维方式学生产生互补作用,形成思维共振。合作任务设计需具备挑战性与开放性,既要激发集体智慧又能促进个体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转变为引导者与支持者,适时提供必要帮助,但不过度干预学生探索进程。评价方式须从单一结果评定向全面素养评估转变,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问题解决策略、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通过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长期发展轨迹;利用任务情境评价考察综合运用能力;开展小组互评与自我反思培养元认知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习工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中,巧妙融入合作学习与多元评价策略。课前组建四人合作小组,进行校园零食消费习惯调查活动,每组负责收集一个年级学生零食消费金额数据。教学伊始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呈现原始数据,思考如何直观呈现众多数字信息,引出平均数概念与条形统计图工具。教师引导各组讨论计算本组数据平均值方法,鼓励尝试多种计算策略,如估算法、同化法等并比较不同方法优劣。接着开展绘制条形统计图合作任务,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数据处理,有人绘制坐标轴,有人设计图例说明,共同完成统计图制作。最后组织班级数据分析师评选活动,各组展示调查成果,解读数据含义,分析不同年级零食消费特点与原因。评价环节采用多维指标,包括数据收集规范性、计算准确性、图表清晰度、分析深刻性、合作参与度等,同时开展组间互评与组内自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合作精神。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需从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与合作精神培育三方面协同推进。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探究式课堂环境,拓展多元实践空间,优化合作学习机制与评价体系。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实践活动开展、合作学习组织与多元评价实施,实现数学教学由知识教学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转变。此转变过程中教师角色需从知识教学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探究者。
参考文献
[1] 陈巧妹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 [J]. 好家长2018(22):1.
[2] 浦芳 . 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J]. 江苏教育 , 2017(17):2.
[3] 马昱 .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