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作者

毕小娟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路学校 044000

引言: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环节,对于引导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关键期,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存在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问题,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路径,对于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小学数学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立科学合理评价标准,明确多元参与评价主体,设计全过程监测评价环节。科学评价标准需突破传统单一知识考核模式,整合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核心要素形成立体多维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需体现阶段性与递进性,低年级侧重兴趣培养与思维启蒙,中年级注重基础能力与方法掌握,高年级强调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确保评价标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多元评价主体框架需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限,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全方位评价网络,各主体根据不同视角提供评价信息形成互补协同评价合力。

全过程评价环节设计贯穿课前诊断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总结性评价三个阶段,确保评价连续性与系统性。课前诊断评价通过入学测评、单元预习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起点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课中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即时反馈等方式,把握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状况;课后总结性评价通过多样化作业设计、学习档案袋等手段,全面考查学习效果。评价体系还需建立规范科学评价记录机制,采用数字化记录平台累积形成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轨迹档案,为后续个性化指导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通过核心素养导向评价体系构建,形成全面、动态、发展性评价框架,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向培养核心素养方向深入发展。

二、优化核心素养融合小学数学评价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优化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协同发展。评价方法设计须立足学生认知特点,结合数学思维培养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并激发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可视化呈现。情境化评价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概念本质;任务群评价通过设计层级递进任务体系,观察学生解题策略选择与思维灵活性。表现性评价通过口头表达、图形表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理解层次;档案袋评价通过收集学习作品、思维导图等材料追踪记录学习进步轨迹;互动式评价通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班级展示,实现多主体参与评价形成互补合力。评价实施过程注重即时反馈与持续调整,运用符号化评价、描述性评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清晰学习方向指引,实现以评促学目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中,教师巧妙融入多元评价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发展。课堂伊始教师设计小兔买萝卜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观察记录每位学生解决问题思路与策略选择,关注思维过程而非单纯结果正误。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引导使用思维脑图展示不同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形式交流比较各种解题策略优缺点,培养数学思维多样性。针对学生常见错误如进位退位混淆问题,教师设计阶梯式练习卡片,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程度选择相应难度任务,完成后贴上相应表情贴纸进行自我评价。课堂总结环节教师组织计算小能手展示活动,学生展示自创应用题与解决方案,同伴通过优点星星形式给予评价反馈。

三、深化核心素养支撑小学数学评价应用

深化核心素养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用需构建反馈激励闭环机制,强化评价转化实效,使评价结果切实转变为学习改进动力。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应体现多维度特征,既关注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又重视思维方法发展水平,同时注重情感态度养成效果。反馈形式可以采用图谱分析、能力雷达图等可视化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自身学习状况;反馈内容须兼顾优势肯定与问题诊断,既突出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又明确提升空间引导自我完善;反馈时机应把握即时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关键节点及时给予指导,学习周期结束进行系统评估。长效激励机制建立须注重内驱力培养,通过成长记录册、思维展示墙等方式记录进步历程,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通过数学思维挑战赛、问题解决小达人等活动营造积极评价氛围,激发持续学习动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全流程评价应用实践。课前通过生活中小数除法问题收集任务,让学生查找现实场景中小数除法应用案例,教师据此评估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认知状况,调整教学切入点。课堂上针对“一瓶饮料多少钱”情境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解题思路,教师借助思维阶梯评价表记录各组思考过程与策略选择,重点关注算理表达—估算验证—优化方法全过程表现。针对“小数点位置确定”这一难点,教师设计错因分析卡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剖析,根据思维误区类型提供针对性反馈建议。课堂总结阶段教师组织算法优化师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展示板呈现自创优化算法与适用条件,同伴采用价值星评价方式,从思路清晰、方法简捷、适用广泛三个维度评价创新成果。课后通过小数除法思维导图作业,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并扩展应用场景,教师基于思维导图完成评价反馈,形成小数除法能力成长指南,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方向指引,实现评价应用价值最大化。

结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优化、评价应用深化三个维度协同推进。通过构建科学评价标准、明确多元评价主体、设计全过程评价环节,形成完整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手段融合创新与现代技术有效应用,不断优化评价方法;通过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以及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深化评价实践,最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目标。未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应进一步加强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多元智能评价强化技术赋能评价,推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现代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凤团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 [J]. 2024(28):54-56.

[2] 金钰珍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21(24):6.

[3] 罗英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J]. 天津教育 , 2022(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