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作者

陈在堂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学校 441115

引言:学习习惯是学生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与行为模式,对数学学科学习成效具有重要影响。七年级是初中阶段起始年级,学生正经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方式转变,数学学科难度和抽象性增强,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特点习惯成为教学工作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从课堂表现分析入手,探讨优化教学方法与创设实践情境两方面策略,构建系统化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路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一、审视课堂表现,把握学习习惯现状

多数学生存在预习意识不强、笔记整理不规范等问题,上课前缺乏必要准备对新知识缺乏初步了解;课堂记录随意性强未能形成系统笔记习惯;遇到问题思考不够深入习惯性采用固定解题模式而缺乏灵活思考能力;部分学生存在计算不认真、推理不严密等现象,反映出基础数学素养培养不足;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参与度分化明显学习主动性差异较大,反映出自主学习习惯形成不均衡;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许多学生未能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规律认识不清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从作业完成情况看,部分学生存在拖延习惯,解题过程不完整缺乏必要反思总结环节,这些现象根源在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过程中,未能获得适当引导与训练;家庭教育中对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不足,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忽视长期学习能力建设。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构建预习导学机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当设计结构化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提前接触新知识形成问题意识,推行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其能够清晰把握章节内容框架与知识间逻辑联系;实施多元解法教学策略则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同一问题不同解决路径,通过解法比较分析形成灵活思考习惯;建立错题反思机制能强化元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建立个人错题集,对错误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提炼规律;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根据认知水平差异设计基础型、提升型和拓展型学习任务;优化提问技巧有助于培养严谨思维习惯,教师提问注重层次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推广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发展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相互解释数学概念与解题思路;建立学习反馈循环则培养自我调节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引入法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气温变化、海拔高低等生活场景引入正负数概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抽象过程。在数轴教学环节采用三步走策略:先让学生亲手绘制数轴标注刻度;再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在数轴上定位数字;最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性质与规律;对于正负数大小比较教师应当设计数字擂台赛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值大小判断培养快速比较能力;在运算法则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结果,自主归纳加减乘除规律而非直接告知公式,特别是针对负负得正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债务消除情境或温度变化模型进行形象解释。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实践情境,强化解题应用能力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实践情境是强化解题应用能力重要途径,开展情境化教学能增强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使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场景建立联系;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并验证结果合理性;实施项目学习法可以发展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跨章节综合性学习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则培养探究精神,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猜想和验证;建立作业分层机制促进应用能力递进发展,基础作业注重概念理解和计算训练,提高作业强调方法应用和变式训练,拓展作业侧重开放性问题探究;实施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拓展应用视野,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地理等学科内容结合让学生体验数学在不同领域应用价值;举办数学活动周创造应用展示平台,组织数学游戏、竞赛与作品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机会。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组织校园测量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室外。先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两条相交直线实例,如操场跑道与分隔线、教学楼交叉走廊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相交线形成角度特点;随后组织学生使用量角器实际测量这些角度,验证同位角、内错角等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校园导航项目,要求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物位置和路径方向,运用相交线知识分析两条校园小路交叉处形成角度关系,计算最短路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若要在校园内新建一条通道,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确定其方向?。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采用问题链教学法,通过一系列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判定与性质,如从两条直线平行应满足什么条件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同位角相等特征;再提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判定方法;最终设置平行线具有哪些重要性质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结论: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教学方法优化和实践情境创设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需要长期引导与训练,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科学培养路径。优化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系统思考和逻辑推理等思维习惯;创设实践情境则能强化学生解题应用能力促进知识迁移,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学习习惯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关系,构建更加完善培养体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兵 . 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J]. 成功:中下 , 2012(3):1.

[2] 孙强 .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4(7):1.

[3] 张帆.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