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陈梦娜

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在发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要求为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提供政策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将其融合英语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意蕴、理解价值观念以及运用语言表达观念,进而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

一、巧设节日话题,激发表达文化兴趣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出应用语言的多样性,同时体现社会价值观及历史积淀 [1]。教师在实践中可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关注描述节日习俗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功能,让其在课堂中自然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课程围绕节日话题展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助文化语境强化学生语言、理解文化及思维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KeepFit 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中秋节话题的活动,课堂先展示赏月、吃月饼和家庭聚餐等中秋节庆祝活动的图片,播放节日视频片段营造节日氛围,同时在黑板书写 mooncake、festivalgames 等关键词汇,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图片内容。教师随后提出“Which activities help people keep fit during festivals”等问题,鼓励学生先思考个人经历,再结合图片内容运用所学词汇分享想法。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创作中秋节健康运动计划,在活动中融入控制月饼分量、家庭赏月散步或节日舞蹈等活动,学生需用英语写出步骤。黑板上呈现“It is healthy to…during the festival”等句型,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句型表达图片内容,协助学生在表达中自然使用完整句型。

二、对比中英谚语,训练思维差异认知

对比两种文化的谚语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同社会对行为准则、价值评价的不同认知方式 [2]。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以中英谚语为核心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语料,借助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初中英语语法词汇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协调发展语言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3]。

教师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Once upon a Time 时可选取故事 LittleRed Riding Hood 设计对比中英谚语环节,课堂开始以故事导入呈现“Don’t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黑板内容。学生观察板书内容分析两种谚语的句式结构及关键词汇的差异,同时讨论在何种故事情境下会运用此谚语。教师可设置“小红帽在遇到大灰狼时,如果遵循不同谚语会有何不同选择”的情境问题,启发学生从行为决策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堂中对比中英谚语时,教师结合故事角色对话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简单过去时或一般现在时复述故事事件,使其在复述中体会谚语所反映的价值观的不同。教师在分析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注意中英谚语表达形式的不同,如英语谚语多采用简短祈使句式,而中文谚语则倾向于四字成语结构。除此之外,教师可在课堂中加入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将故事情节结合谚语创作新的故事结尾,使学生在具体运用语言中发展逻辑分析能力。

三、引入传统艺术,丰富课堂呈现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在课堂中融入传统艺术能够打破单一文本练习的限制使学生直观感受文化信息 [4]。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艺术元素带领学生运用英语描述天气相关活动、人物情绪和环境变化,使其在分析过程中提高应用语言的深度。教学活动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增强课堂表现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得到生动体现。

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RainorShine 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中国水墨画及京剧脸谱展示一幅描绘四季天气变化的水墨画,黑板呈现 rainy 、sunny 等关键词汇,要求学生观察画中景物、人物动作及情绪,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天气特征和人物行为。随后展示几张京剧脸谱图片,将脸谱颜色衔接人物情绪,学生需使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人物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如“Children are playing in the rain”。教师布置让学生根据水墨画、脸谱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不同天气对人物行为和情绪的影响的课堂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时态、句型表述完整句。在课堂中加入小组合作环节,学生根据画作创作天气故事,用英语叙述一天的活动安排,结合京剧脸谱表现人物情绪,教师给出句型“The girl is running under the sun”“The boyis jumping in the rain”,协助学生在表达语言中自然运用时态。

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借助文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元素深度融合语言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其在课堂中的思维活跃程度由此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未来教学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媒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拓展呈现课堂的形式从而丰富学生多感官体验,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持续创新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 于丽华 . 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 [J]. 科学咨询 ,2025,(14):256-259.

[2] 黄陆基 .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J].亚太教育 ,2025,(01):42-44.

[3] 陈健 . 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J]. 嘉应文学 ,2024,(23):187-189.

[4] 赵雪 .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8 Topic 3 Section C 为例 [J].教育科学论坛 ,2024,(2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