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陈在堂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学校 441115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焦点,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分层教学是应对学习差异化挑战有效途径,强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教学活动。文章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与问题,构建科学教学策略体系探索实践应用路径,希望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初中数学教育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教师往往追求统一标准,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优秀学生缺乏挑战,学习困难学生跟不上进度。教学内容组织缺少弹性,教材使用过于刻板,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未能依据认知水平设计阶梯式内容体系。教学方法选择单一,过分依赖讲授式教学,互动参与不足,缺乏针对性指导,无法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热情。课堂组织形式欠缺变化,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小组内互助功能,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难以满足分层教学实际需要。
评价机制也存在偏差,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未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而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学设计能力有限,难以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家长与学生对分层教学接受程度不一,存在误解现象,认为分层可能导致学生间差距扩大,影响教学改革推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构建与方法设计
针对初中生认知发展不均衡特点,构建多维目标分层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三级目标,确保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挑战。基础层注重基本知识掌握与必备技能培养,提高层强调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拓展层引导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优化教学内容结构,依据知识点重要程度与难易程度,设计阶梯式内容体系,核心知识点全员掌握,拓展知识点分层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应用,采用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探究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差异化指导策略。完善评价反馈系统,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机制,注重激励性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进行如下分层设计:课前预习阶段,基础层学生完成图形折叠实验,感知轴对称现象;提高层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轴对称实例;拓展层学生尝试归纳轴对称特征。课堂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展示蝴蝶翅膀、建筑物等轴对称现象,引发全体学生探究兴趣。基础层关注点主要包括对称轴、对称点概念理解,掌握简单图形轴对称判断;提高层学生着重探究轴对称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拓展层学生则挑战轴对称综合应用,如设计轴对称图案或解决复杂证明题。作业设计方面,基础层习题聚焦基本概念应用,如判断给定图形是否轴对称;提高层习题涉及轴对称性质应用,如求对称点坐标;拓展层习题则要求学生尝试证明某些轴对称图形性质或探究轴对称与平移、旋转等变换关系。课后反馈环节,采用分层评价方式,基础层学生达到基本概念掌握即获肯定;提高层学生能够运用性质解题获得认可;拓展层学生则从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角度获得评价。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与路径优化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特点等,建立学习档案,为科学分层奠定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前准备阶段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准备多层次教学材料;课中实施阶段采用共性引入—分层教学—共性小结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课后延伸阶段布置分层作业,提供个性化辅导。实施小组异质合作学习,以能力互补形式组建学习小组,设计结构化合作任务,促进学生间互助互学。构建分层作业评价体系,设计基础型、发展型、挑战型三类作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肯定每位学生进步。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学为例,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当设计分层预习任务:基础层学生复习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提高层学生尝试总结等腰三角形特点;拓展层学生预习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思路。课堂教学实施中,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为何桥梁支架多采用三角形结构问题,激发全体学生探究兴趣。知识建构阶段,基础层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折叠等腰三角形模型,感知顶角平分线与底边垂直且平分底边性质;提高层学生则通过图形变换方式,探究等腰三角形各种性质间联系;拓展层学生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应用提升环节,基础层学生练习识别等腰三角形,掌握基本性质应用;提高层学生解决含等腰三角形中等难度计算问题;拓展层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广或解决综合证明题。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基础层侧重基本概念理解与简单应用题;提高层包含性质应用综合题;拓展层设置开放性探究题,如探究哪些条件可确定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评价环节采用多元方式,结合过程表现与结果评价,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进步情况。这种分层教学模式能有效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习效果。
结论:文章通过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与问题,构建了系统化教学策略体系,探索了实践应用路径。分层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多维度进行设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个性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度保障、家校协同育人构成重要支撑条件。未来应进一步关注分层标准科学性、分层教学资源开发、信息技术辅助应用等方面,推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文娟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7):6-9.
[2] 许丹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5,(07):154-156.
[3] 吴 惠 栏 . 核 心 素 养 下 初 中 数 学 分 层 教 学 的 探 讨 [J]. 试 题 与 研究 ,2025,(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