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小学劳动课程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曹国近 李林林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双福第九小学校
引言: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重新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劳动课程中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关注焦点。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蕴含丰富劳动智慧和文化内涵,为劳动课程提供宝贵资源;然而传统学科分割模式下劳动课程与中医药文化传承缺少有机融合,制约教育效果发挥。基于此探究使用跨学科教育理念,探索小学劳动课程传承中医药文化校本实践路径,旨在搭建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新型劳动教育模式。
一、课程融合现状,文化传承困境
小学劳动课程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过程当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分离状态,课程设计上缺少统筹规划和宏观上的考量。现在的劳动课程主要着眼于对基础技能的培养和简单的劳动体验,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精神价值的传递,使学生们只是停留在表层操作层面不能深层次理解在劳动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智慧。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教育大多是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却脱离了日常实际的劳动情境,学生很难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种割裂的状态使两者的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发挥,既减弱了劳动教育文化的底蕴也影响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效果。
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不足是课程融合的重要障碍,约束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目标达成,多数劳动课程的教师缺少中医药文化专业相关的知识,很难在教学活动当中精准表述相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十分影响学生们的文化认知形成;而具有中医药知识专业的教师通常缺少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不能有效指导学生们开展相关的劳动活动。这种专业知识结构的失衡使课程实施的效果大大减低,既不能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实践功能也不能实现对中医药文化的高效传承。
二、跨域整合策略,校本模式搭建
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具体环境以及地域文化资源,通过系统化地整理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搭建出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架构的设计上应当严格遵照认知发展规律,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劳动教育的实践互动环节紧密融合起来,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序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挑选既要体现出队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又要符合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通过精心选择以及重新组织,搭建起从感性认知到理性理解逐渐深入的认识路径。课程目标的设定要重点关注多个不同维度的发展要求,既包含知识得到和技能掌握层面的目标,也要包括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培育的要求,保证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能全方位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及时代价值。
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搭建成为这个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素,需要整理并融合各个专业领域的师资力量以及资源,形成相互补充的协作机制。团队组建要严格遵照专业互补以及结构合理的原则,聚集劳动教育的专业教师、中医药领域专家等多个不同方面的人才,通过搭建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对知识的共享和资源上的统筹配置。教学协作模式使用集体备课及协同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各个专业的教师们发挥出自己学科的优点,共同参加到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当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三、实施路径优化,育人价值彰显
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应当紧密围绕着学生们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以及实践体验的要求,搭建出多个层次的教学方法以及活动组织形式。项目化的学习模式是位于核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通过参加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来深层次地体验传承中医药文化以及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当中获取知识技能以及文化感受。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出了非常真实的情境以及操作平台,校园内的中药材种植区以及传统工艺的制作空间能够成为学生们直接和中医药文化接触的重要场所,凭借亲手种植、采摘等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能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当中所隐含的自然观念以及生命智慧。而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则是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教学的方式并充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互动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出了更加直观且生动的学习体验,而多媒体展示则是将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方式显示出来,进而大大加强了教学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
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应当深层次地挖掘隐含在中医药文化当中的精神内涵念,劳动实践互动不断推动对学生品格塑造,中医药文化中所包含的尊敬自然、珍惜生命价值观念可以通过劳动体验不断内化,学生们在种植药材的过程当中能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规律以及自然变化;在做传统药物的过程当中能更加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也在实践活动当中得到加强凭借亲手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更加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在世界文明当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进而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而科学精神培养则存在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凭借详细观察药材的生长变化、充分理解传统制作工艺的原理若干的活动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科学思维方法。
结论: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劳动课程传承中医药文化校本实践探究表示,凭借系统性的课程设计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能非常有效地解决以往教育当中学科分割和文化传承脱节的问题。校本化实践路径不只是大大丰富了劳动课程的内容及形式,更是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拥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推广意义,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借鉴。未来应当更加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推动这种教育模式在更大的范围当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全国 . 中医药文化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J]. 甘肃教育 ,2021, 000(004):38-39.
[2] 李显军, 曹鑫.”小神农识百草”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 生物学教学,2018, 43(9):2.
[3] 杨媛仪 .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中医药知识课程探索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3(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