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 赋能乡村学校教研模式提升路径研究
王现华
东都镇教育办公室
引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关键阶段,乡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基础,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然后长期以来,乡村学校迫于地理限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教师难以第一时间获得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导致教师教研能力不高,教学形式趋于单一化,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但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撅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变革。AI 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应用,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 AI 技术引入乡村学校教研工作,有望为乡村学校教学教研提供新思路。
一、搭建AI 支持的乡村学校教研平台
AI 技术能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它能打破乡村教研资源对时空的限制,AI 技术教研平台的搭建。能有效解决乡村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缺乏的问题,让乡村学校在资源共享模式下,实现资源教研库的动态更新。一方面,AI 教研平台,集合了各大教学资源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丰富优质教学资源,能对教育资源库完成补充与更新。另一方面,AI 技术的图像识别功能、数据分析功能,能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检索和提供个性化服务。
教研教学平台的中的教学诊断模块,借助教室里部署的智能设备,能从多角度全方面的分析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对老师的讲课,提问,板书等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状态等进行实时分析。系统会基于 AI 大数据模型,对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学诊断报告,即可以指出教学中的优点,又能精准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能教研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齐全的在线平台社区。能打破乡村学校交流困难的壁垒,教师能够在社区中发布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交流平台借助数据库能找到有相似问题或者丰富经验的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助力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理念。
二、开展AI 助力的乡村教师培训
AI 技术助力,乡村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借助 AI 平台 能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AI 系统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等数据,能自动为其生成相应的培训方案。如针对在计算机软件使用困难的教师,系统自动为其推送专门的在线软件学习课程,帮助教师完善自己教学技能。对于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师, 系统则会为其推荐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 AI 虚拟教学,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培训,AI 实时监测教师的培训进度,培训效果和培训积极性,对于相对滞后的教师,发送提示短信和鼓励信息,并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线下组织学者专家,深入学校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通过现场教学观摩,为乡村教师提供
实践指导。还可以借助 AI 技术,实现专家的远程指导,专家可实时观看教学的教学情况,并加以点评和指导。在巩固培训效果方面,学校可以利用 AI开发互动式学习游戏和测试模块,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帮助教师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培训策略。
三、建立AI 驱动的乡村学校教研评价体系
丰富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借助 AI 技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能为乡村教学带来新的活力。AI技术能够从多维度全面收集数据,除了传统的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会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课堂时间分配,互动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兴趣等多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 AI 分析这些数据,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借助 AI 的实施反馈功能,AI 系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AI 系统在检测中如果发现教学问题,会第一时间将分析报告推送给教师。例如,当系统检测到教师在某一知识点的讲解上花费时间过长,且学生参与度较低时,系统会推送给教师建议,如提出缩短讲解时间、增加互动环节的建议。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AI 驱动的教研评价体系,为乡村教育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通过对学校整体教研数据的分析,管理者能了解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推动乡村学校教研工作的持续优化。
结束语:AI 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乡村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给乡村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借助 AI 技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教研发展的困境。但未来AI 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乡村教研工作也会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广大乡村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关注乡村教育需求,借助 AI 技术的发展持续创新教研模式,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们都能享受 AI 带来的优质教育,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 邓欣瑞 , 陈晓婉 , 宋进文 . 乡村振兴与信息赋能视域下乡村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06):99-101.
[2] 万昆 , 邹维 , 焦丽珍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学校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J]. 教育学术月刊 ,2024,(02):90-97.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24.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