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究

作者

周鹤天

泰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  271000

引言:“双减”政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重要举措,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小学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任务,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存在内容繁杂、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适应“双减”政策要求。因此探索在减负前提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路径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三个层面构建质量提升路径,为实现减负提质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优化教学内容,减负提质并重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优化需要在保证核心知识掌握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构建科学合理知识体系,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知识点过多、难度偏高、重复性强等问题,不仅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内容优化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删繁就简突出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内容优化要明确核心知识点,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区分必学内容和拓展内容,确保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也避免超纲教学;要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通过主题统整、单元整合等方式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认知。

教学内容优化要体现生活化特征,将抽象数学概念与具体生活情境相结合增强学习兴趣和实用性;通过挖掘生活中数学元素,设计贴近学生经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环境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空间测量等生活实例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载体,既减轻学生理解难度又培养应用意识。教学内容优化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基础较好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挑战性内容激发探究兴趣;基础薄弱学生则需要加强基本概念理解,确保掌握必备知识技能,通过弹性化内容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优化要注重思维方法渗透,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具体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承载,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

二、创新教学方法,减量增效并举

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学习效果,实现教学效率质量双重提升。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降低认知难度,让抽象数学概念在具体情境中自然呈现,学生能够在熟悉环境中建构新知识,形成深层理解。体验探究法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数学学习与游戏元素相融合,通过竞赛机制、闯关模式等形式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完成知识建构,既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减轻学习压力,实现寓教于乐目标。

青岛五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超市购物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角色,在模拟购买学习用品过程中自然引出小数加减运算问题。学生需要计算购买铅笔盒和文具盒总价格,或者计算找零钱数额,这些生活化问题情境让抽象小数运算变得具体可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小数点对齐重要性,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相同数位相加减规律,在交流讨论中理解算理本质。随后设计小数运算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竞赛,每组学生轮流出题和答题,在紧张刺激游戏氛围中巩固运算技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评价体系,减压促进并行

评价体系完善需要构建多维度、全过程、发展性评价机制,既要减轻学生考试压力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评价功能最大化。多元化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纸笔测试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水平。发展性评价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个体进步幅度,注重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排名,通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习轨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励性评价策略运用积极评价语言,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通过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形成良性学习循环。

青岛五四版五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建立统计小专家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认识扇形统计图到制作统计图全过程表现。课堂观察环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准确读取扇形统计图信息,是否理解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关系,通过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位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思维表现。作业评价采用分层设计,基础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各部分所占角度,提高层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统计图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拓展层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统计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项目展示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调查班级同学兴趣爱好或家庭支出情况,运用扇形统计图展示调查结果,教师从数据收集准确性、图表制作规范性、结果分析合理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通过今天你比昨天更棒了等激励性语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真正实现减压促进双重目标。

结论:“双减”政策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完善三个维度协同推进能够有效实现减负提质目标。教学内容优化要求精选核心知识突出重点难点,体现生活化特征满足个体差异需求;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运用启发式、游戏化等多元化策略提高课堂效率;评价体系完善应建立多元化、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功能,三个路径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烘烘 . 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J]. 2024.

[2] 吴凤瑞 .”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J].2024(11):77-79.

[3] 刘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J]. 科研成果与传播 , 2024(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