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适切性策略探究
汪安娜
桐城市文昌幼教集团园
学前阶段是幼儿认知世界、建立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的关键期,融合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每一位幼儿,为所有的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平等参与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一份坚守,更是培育幼儿社会包容性、把幼儿的多元潜能给激发出来的重要实践。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作为落实这一理念的核心载体,需要去直接面对幼儿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这当中既有普通幼儿的成长需求,也有特殊需要幼儿在身心障碍、发展迟缓等方面的独特发展诉求。但在现在的实践中课程设计容易出现“统一化”的问题,忽视掉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环节也因为教师的支持策略比较匮乏、资源也协同不上去,难以真正实现“和而不同”的融合。这就正像是杜威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因此,探索融合教育课程的适切性策略,让课程成为支持幼儿成长的推手,是现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亟待回应的一大课题,也是推动融合教育从理念走向实效非常关键的一个发力点。
一、分层构建内容,贴近生活实际需求
融合教育是离不开幼儿地生活的,融合教育课程得从孩子们的日常里多找一些灵感。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像是吃饭、玩游戏、午睡这些环节,都是现成的教学场景。课程内容如果可以把这些场景结合起来,幼儿们学起来就更容易有代入感。具体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内容分成三层:基础层就是所有幼儿都要掌握的生活技能,比如洗手、排队这些基本的行为;拓展层针对能力强一些的幼儿,教师需要给他们设计一些需要动脑子探究的任务;特需层则专门给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准备一些有补偿性的活动,比如给手部力量弱的孩子设计抓握练习。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融合教育课程里获得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 " 美味午餐 " 主题课,在课程里,基础层任务是让幼儿们认识生活当中一些比较常见的食材,学会自己用勺子舀饭;拓展层的幼儿可以去幼儿园的种植区观察蔬菜生长的情况,看看每个蔬菜的形态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把这些蔬菜做一个摆盘。在特需层,如果有上肢协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他们准备手柄部分经过加粗的勺子,带着他们玩 " 舀豆子 " 游戏,这样既练到了他们的手部力量,又能让这些幼儿们参与到午餐的准备当中。这样一来,同样是午餐主题,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合适的学习任务,别的幼儿能知道的食材方面的知识,特殊需要的幼儿也能在教师支持下获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二、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协同支持实施
融合教育仅仅靠老师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教师需要把幼儿身边的资源都调动起来,根据不同的幼儿准备不同的资源,就比如教师可以给说话慢的幼儿准备图片提示卡,给调皮好动的幼儿把任务拆分成小步骤。此外,同伴的力量也不能被忽视,教师可以通过 " 小帮手结对 " 的方式,让普通幼儿带着特殊需要的幼儿一起玩,带着特殊需要的幼儿搭积木,给他们讲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保证教室有无障碍坡道这些基础的设施,也要准备像沟通板、感统训练垫这些个性化的教具。
例如,教师在给大班组织户外活动的时候,如果班级里有怕生的或者是自闭症的幼儿,老师就可以给他们准备图文任务卡,幼儿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找教师在上边贴个贴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当队长,带着有自闭症的或者是内向的幼儿一起完成任务。在进行户外活动之前,教师要提前在平衡木旁边加装扶手,准备能点读的沟通板。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就由小队长牵着自闭症幼儿和内向幼儿的手一起走过平衡木,有自闭症的幼儿可以用沟通板表达 " 我有点害怕 " 的想法,作为小队长的幼儿要对他进行鼓励,帮助他顺利走过平衡木。最后,所有的幼儿不仅都完成了任务,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同伴的支持还成为了自闭症幼儿成长的力量,让融合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的适切性探索,是一场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的一次有效的探索,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让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适配到每一个幼儿,让每个不同特点的幼儿都能得到进步。未来,融合教育课程一定要牢牢地以实践为基础,在动态调整中呼应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需求,在资源整合中加强支持策略。让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差异成长的推手,为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动力,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小璐 . 幼儿园融合教育中支持性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J]. 河南教育 ( 基教版 ),2025(02):91-92.
[2] 张任 .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J]. 新智慧 ,2025(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