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谢依达·肖开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八中学  830000

引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重要载体,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诗词教学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良好切入点。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诗词教学融合程度不足,渗透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针对此现象深入探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渗透现状,提出优化方法与创新路径,旨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把握现状,明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困境

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缺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教师关注点多集中于诗词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层面,忽视借助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课堂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不强。评价机制不完善也制约渗透效果,现有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对诗词背诵与理解情况,缺乏对学生通用语言应用能力评估,致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均缺乏有效导向。

校本课程建设滞后阻碍渗透深入,多数学校未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特色课程,造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诗词教学脱节,难以形成长效教学机制。家校协同不足限制了渗透广度,家长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认识不足,家庭语言环境不规范,学校教育成效难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巩固与延伸。缺乏信息技术支持导致渗透手段落后,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优化方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推行诗词诵读 + 语言实践双轨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吟唱等形式感受语言韵律美,再通过仿写、改编、演讲等实践活动巩固语言应用。丰富教学资源库建设,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诗词导读材料,开发包含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素材。建立多元互动课堂机制,营造浸润式语言环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关注学生语言规范应用能力提升情况,引导教学方向。加强家校协同,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发放家庭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指导手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语言文字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言情境,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素养与教学能力,为渗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游山西村》教学为例,教师需要采用情境引导 + 语言品析教学策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渗透。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水风光视频,营造诗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中采用三步朗读法,学生先听教师范读感受正确读音与语调,再跟读体会诗歌节奏,最后自主朗读感悟诗意。师生共同探究表现手法与用词精妙,引导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字表现力,分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景象描写,感受通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气息。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名句,开展语言探究活动,学生讨论对比手法运用与意境营造,体会汉语言遣词造句魅力。课后设计诗意再现实践活动,学生化用诗中句式创作现代诗,巩固语言应用能力。评价环节重视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理解与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诗词中华风·语言传文明等主题活动品牌,通过诗词诵读节、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月等活动,营造浓厚语言文化氛围。推进区域联动机制,建立校际交流平台,组织教师互访研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践体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文字博物馆,走访文化场所体验语言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构建数字化学习空间,开发线上诗词学习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融入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建立名师工作室,选拔语言文字教育与诗词教学兼具特长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发挥引领作用。

三、创新路径,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成效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文化浸润 + 语言交融创新路径,突破传统诗词教学方式。课前设计诗人背景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查阅刘禹锡与白居易交往史料,了解唐代文人交往方式与语言表达特点;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中语言表达艺术,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名句中对比手法与语言魅力,探究诗歌表达方式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修辞特点关联。创设诗词语言实验室环节,学生尝试将诗中古典表达转换为现代汉语,体会语言演变与内涵延续。课后组织诗词文化节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主题为友情与语言微视频,将古典诗词语言与现代表达融合呈现。联合社区文化站开展诗言志,歌咏怀公益讲座,让学生走出校园,向社区居民宣讲诗词语言魅力,实现知识外化与语言应用。

结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渗透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传承文化精髓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现状,明确渗透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方法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困境;进而提出重构教学目标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优化方法;最后探索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主题活动品牌、推进区域联动机制等创新路径。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渗透工作,需要系统思考、多措并举,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蒋勇琴 . 浅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

[2] 郎镝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课程实施建议 [J]. 中国民族教育 , 2021,000(003):P.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