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理论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渗透
张燕子
重庆市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
摘要: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以学生为基础,立足教学目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及整体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着手,将预期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起始点,紧扣目标、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将该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逆向设计理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法应运而生,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单元内相互串联的知识进行整合,全面实施系统性、综合性的课堂教学,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而在此环境下,逆向教学设计被众多教育者所熟知。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教学设计来说,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主要是将目标的设定与评估为出发点,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目标框架
在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成果是需要通过目标进行呈现的,所以教师需要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目标框架,为后续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奠基[1]。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思考、预测教学结果,清楚整体教学走向及实际情况,再与学生共同朝着正确方向前行。因此,教师要以预期成果为导向,对本班学生现有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及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等方面做出充分考虑,以确立单元整体的优先目标和长期目标,促使学生综合发展。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呈现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两篇精读文章和《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两篇略读文章,以及紧扣主题的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这三个板块。从单元导语可得知本单元主题为“童年往事”,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要深刻领悟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且能够将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细。当教师对本单元展开深度分析与研究之后,可从中发现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着重强调了“往事”这一词,所呈现的文章内容也多为回忆性,并非当下时刻的童年,而是回忆中的童年。同时,本单元不仅仅只是向学生阐述了童年往事,还深深的蕴含了对于祖父和故乡思念。而立足于逆向思维设计理论对大单元教学展开设计时,可将本单元教学目标细分为三点:第一,认真阅读主题为故乡和童年的文章,感受主人公在童年中的快乐,引起共鸣,并思考故乡在人们的情感之中占据的地位;第二,围绕本单元文章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深刻领悟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第三,尝试与文章作者进行灵魂沟通,学会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将这些方式方法应用于自身的情感表达过程中。有了指向结果的具体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质量则会稳步提升[2]。
二、创设重点难点问题,锻炼学生语文思维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为充分体现预期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性、有效性,教师可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展开评价,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合理解决各项重难点问题,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发散学生语文思维。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本单元是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向学生呈现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上课伊始,教师应立足本单元核心主线,紧扣“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创设重难点问题,使整体教学更具探究性、灵活性。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评估,可这样设计如下重难点问题:一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有听过民间故事?对于民间故事你了解多少?你可以说出几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类型有几种呢?二是,如果校园举办“讲好民间故事”的大赛,你是否能够讲述清楚一个民间故事呢?三是,民间故事不一定都是真实发生的,其蕴含着人们的丰富想象,具有较强的德育意义,如果让同学们续写或编写民间故事,你会如何进行创作呢?以上的问题紧扣本单元核心主题,旨在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可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现有的语文水平、素养及综合能力,进而完成逆向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评估,便于后续教学顺利开展。
三、围绕综合实际需求,设计逆向学习活动
在逆向设计理论指引下,活动设计是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需求,紧扣新课标教学要求和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逆向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多元化、丰富性、创新性、趣味性等原则,使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学习主题为“亲情”,充分体现了父爱与母爱的伟大,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而教师应用逆向设计理论对大单元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紧扣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步完善活动体系。实际可按照以下流程展开:活动一,围绕单元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该项活动利于学生对单元文章结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精准把握,使其对文章产生深刻理解;活动二,展开切身实践。实践是学生应用知识、技能,领悟其中道理的必要途径之一,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思想、形式与手段,积极探索更为新颖的教学理论、方法,可将逆向设计理论应用于大单元教学活动中,通过文章提出的三点有效策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其通过各项学习活动实现全方位发展目标,为今后学习更高级语文知识奠定坚实基础[3]。
参考文献:
[1]曾哲.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J]. 福建教育, 2024, (49): 24-26.
[2]陈丽速. 逆向设计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J]. 新课程, 2023, (21): 100-102.
[3]张庆.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J]. 成才, 2023, (01): 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