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怡航

惠安县第四实验小学 362100

引言: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与思维发展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与素质教育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焦点。通过调查分析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现状,探索创新实践策略建立科学评估机制,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教学参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多所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已认识到启发式教学重要性,尝试引入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然而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问题,表现为表面上采用启发方式,实质上仍以教学知识为主,未能真正实现启发思维目标。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启发式教学质量差异明显,部分教师缺乏必要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无法设计出高质量问题情境与引导策略。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也制约着启发式教学全面推广,农村地区或教育资源薄弱学校往往缺乏必要教具与多媒体设备支持,限制了教学方式多样化。

学生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固化同样构成障碍,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模式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面对开放性问题时不知如何思考。考试评价体系侧重知识点掌握而非思维能力培养,致使教师不得不在应试与启发间寻求平衡,往往因时间压力放弃深入启发。家长认知局限也间接影响教学效果,部分家长仍看重解题数量与正确率,对培养思维方式重要性认识不足,无形中增加了教学改革阻力。学科间缺乏融合也限制了启发式教学广度与深度,数学与其他学科割裂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联系影响思维拓展。课程设置相对固化,教材编排逻辑性强但灵活性不足,教师难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影响个性化启发实现。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

情境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真实问题意识;思维引导则需构建螺旋式上升问题链,引领学生从已知迈向未知;互动探究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促进思维碰撞与智慧共建。有效启发式教学应遵循认知发展规律,采用分层递进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关注错误价值挖掘,将学生思维偏差转化为教学资源;注重表征方式多样化,搭建抽象概念与具体实例间桥梁。课堂提问技巧需精心设计,增加思考等待时间,减少封闭式问题比重培养学生深度思维习惯。合作学习机制建立应突破传统固定小组模式,根据任务性质灵活调整组织形式激发集体智慧。课外延伸学习设计应打破机械训练局限,增设开放性探究任务拓展思维空间。评价体系改革应弱化唯分数观念,建立关注思维过程、解决策略与创新意识评估机制,为启发式教学提供持久动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单元教学中,启发式策略应用展现出丰富可能性。教师先创设超市购物实际情境,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收银员角色,在模拟交易中自然生成加减混合运算问题,激发解决实际问题兴趣。随后引入算式变形记活动,呈现基础算式请学生尝试多种计算策略,如分解法凑整法变形法等,并解释各自思路,促进算法多样性思考。教师巧妙设计递进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先加后减计算策略。针对典型错误如忽略退位情况教师不直接指出,而是设计冲突情境:两位同学计算结果不同,到底谁对?为何会出现差异?促使学生自主检验与辨析。在巩固环节教师设计错题诊所,学生互换角色成为小医生,分析病例(错题)成因并提出治疗方案培养反思纠错能力。课堂延伸设计生活中加减法主题调查,鼓励学生收集家庭、社区中加减运算实例形成思维与生活连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效果评估与优化

评估工具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局限,融入观察量表、思维导图、作品分析等多元手段,全面捕捉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估主体应扩展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模式,形成多角度反馈机制。时间维度上需兼顾即时评估与长期追踪,建立学生思维发展档案袋,记录关键能力成长轨迹。针对评估结果应建立系统化反思与优化机制,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资源配置等多层面进行调整。差异化策略优化尤为关键,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方式差异,调整启发路径与深度。教学资源优化应关注真实性与开放性,避免模式化情境设计,增强问题探究吸引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单元教学评估与优化实践中,教师先通过创设分享水果情境引入分数概念,学生分组操作实物平均分配,自然生成等分问题。教学评估采用全程记录方式,关注学生对分数含义理解、表示方法掌握及应用能力发展。在课堂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混淆分子与分母含义,教师随即调整教学策略,增设分数翻译官活动,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解释 2/3 表示什么,通过语言表达检验概念理解深度。针对学生在等分操作技能差异优化教具设计,提供预先划分区域纸片与空白纸片并行使用,满足不同学生操作需求。课后评估采用分数日记方式,学生记录生活中发现分数应用实例,评价维度包括发现能力、表达准确性与应用深度。

结论:当前教学实践中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创新教学策略与科学评估体系构建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问题情境创设、分层递进引导、合作探究学习等策略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多维度评估与持续优化机制则为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引,确保教学效果得到持续改进。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深化启发式理念,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育人格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蹇术芳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学习策略研究 [N]. 科学导报 ,2024-06-25(B03).

[2] 戴晓茜 .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4,(05):85-87.

[3] 齐海英 .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J]. 启迪与智慧( 上 ),2024,(0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