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项基于水质环境的数据特征采集系统

作者

王德智 张露月 陈雪陈俊龙 王微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重庆南岸 400065

摘要: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树莓派、PC和手机的水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旨在提高水质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等设备,在进水口、反应池、沉淀池等关键位置采集水质数据,并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在数据处理与分析层,系统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以自动提取水质环境中的关键特征。用户交互层提供友好的界面,支持数据展示、查询、导出和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水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智能化

一、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总体架构与硬件选型

本系统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可靠且可扩展的水质环境数据特征采集系统,以实现对水质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以及用户交互层四个部分。

1.数据采集层:该层负责从实际水质环境中采集数据。我们选用了高清摄像头、水流速度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多种高精度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的硬件基础。这些设备被合理分布在进水口、反应池、沉淀池等关键位置,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高清摄像头用于捕捉“矾花”图像,而传感器则用于实时监测水质参数。

2.数据传输层: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我们采用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构建了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该网络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确保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指定位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该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采用了图像处理技术、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通过这些技术,系统能够自动提取水质环境中的关键特征,为水质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4.用户交互层:该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包括数据展示、查询、导出和报警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实时查看水质参数、图像处理结果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管理和操作。

在硬件选型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成本等因素。高清摄像头选用了具有高分辨率和低噪点的型号,以确保图像质量;传感器则选用了具有高精度、低漂移和长期稳定性的型号,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1]。

(二)软件设计与开发

软件设计与开发是系统实现的关键部分。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以及用户交互模块四个部分。

1.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从硬件设备中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我们采用了基于多线程的编程技术,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设计了合理的数据采集策略,如定时采集、事件触发采集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2.数据传输模块:该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从数据采集模块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我们采用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构建了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同时,我们设计了数据校验和重传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采用了图像处理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通过这些技术,系统能够自动提取水质环境中的关键特征,并为水质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2]。

4.用户交互模块:该模块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我们采用了现代前端技术,如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设计了响应式布局和动态交互效果。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实时查看水质参数、图像处理结果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管理和操作。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采用了清晰的代码结构和规范的注释方式。同时,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方法,通过迭代和增量开发的方式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性能。

二、数据特征采集与处理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实时数据采集策略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实时数据采集策略。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网络在不同的处理环节采集关键数据,包括水流速度、酸碱度、温度、浊度等。这些传感器要合理分布在进水口、反应池、沉淀池等位置,确保数据能全面反映污水处理的实时状态。同时,要建立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保障采集到的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避免数据丢失或延迟。

1.2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术

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和异常值等问题。对于噪声数据,可以通过滤波算法去除,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对于缺失值,可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选择合适的填充方法,像用均值、中位数填充或者基于插值算法填充。异常值的处理则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如设定合理的阈值来识别和处理,保证数据的质量,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二)特征提取与机器学习

2.1基于图像处理的“矾花”特征提取

在污水处理中,“矾花”的状态对于水质处理效果有重要指示作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含有 “矾花”的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降低数据维度。然后,利用边缘检测算法,如Canny边缘检测,获取“矾花”的轮廓信息。进一步,可以通过形态学操作,如膨胀、腐蚀,来分析 “矾花” 的大小、形状、分布密度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絮凝效果的重要依据,从而为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2.2水质参数特征提取

水质参数众多,需要提取关键特征。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参数外,对于水中的化学成分,如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浓度等,可通过特定的化学分析仪器获取数据。对于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其变化率、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等作为特征。例如,观察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比值变化,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进而为污水处理的生化处理环节提供指导。

2.3预测性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根据污水处理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预测。对于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据,如水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可选择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递归神经网络。对于基于多参数的分类问题,如判断污水是否达标,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或随机森林等算法。在实现过程中,要将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符合算法的输入要求。同时,要合理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评估算法的性能。

2.4模型训练与优化过程

在训练模型时,对于所选的机器学习算法,要调整合适的参数。例如,对于神经网络,要调整学习率、层数、神经元数量等参数。利用训练集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验证集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避免过拟合。如果出现过拟合现象,可以采用正则化方法,如 L1、L2 正则化,或者增加训练数据量。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模型结构,提高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使模型能准确地预测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水质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 蔺驰原. 环境水质综合检测箱的设计[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 58(03): 1-4.

[2] 许宏辉. 基于时序分解与深度学习的湖库水质预测系统研究[D]. 浙江科技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