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信息技术下提升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探析

作者

王丽

阜阳市红旗中学  236300

引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面临深刻变革,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亦随之发生转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作为数学教育核心任务,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学生解题水平,已成为当前热点。本文旨在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现状、设计路径、展示案例,构建系统性培养框架,为创新数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

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应用趋势,主要表现为数学软件辅助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智能评价系统应用等方面。目前众多学校已引入几何画板、GeoGebra 等动态几何软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几何概念与性质;部分教师利用 Python 等编程工具指导学生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智慧教室建设推动了互动式教学实施,促进课堂参与度提升。微课、慕课等在线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途径;部分地区还建立了区域性数学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些技术应用初步显现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效率等积极作用,为数学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技术应用停留于表面化水平,多数教师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或辅助手段,未能深入挖掘其支持数学思维培养价值;软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区域间、城乡间差异明显,制约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必要技术能力,难以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同时技术应用缺乏系统性规划,多呈现碎片化特征未形成完整培养体系。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深度融合,亟需通过构建系统培养框架加以解决。

二、信息技术支持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路径设计与策略构建

构建多层次信息技术支持体系是提升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关键,应从技术环境构建、教学模式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规划。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包含智能终端、互动系统等软硬件环境,为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创建校本数学资源库,整合各类教学素材、习题资源及解题案例,实现资源共享与个性化推送。要构建混合式学习空间,结合线上线下优势拓展学习时空;开发智能评测系统,实现解题过程全程监测与即时反馈。创新教学模式,推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复杂数学问题;实施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优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构;开展协作式解题活动,借助云平台促进小组合作与思维碰撞。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 GeoGebra探索集合间关系,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构建知识网络,运用交互式数学平台解决集合运算问题,通过在线评测系统巩固逻辑推理能力。

以人教 ΔA 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可贯穿全过程提升解题效能。教师引入集合概念时,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示生活中各类集合实例,利用交互式动画演示集合间关系;讲解子集概念时,运用动态几何软件 GeoGebra 构建可视化界面,让学生通过拖拽元素观察集合关系变化;教授交集、并集运算时,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呈现韦恩图动态变化过程,强化直观认识。针对命题及其关系教学,采用思维导图工具梳理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联系;在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练习中开发交互式题库,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即时反馈并推送针对性练习。对于集合综合应用问题,如解决“已知集合 A={x|- 1

三、信息技术助力高中数学解题效能提升的案例展示与成果评估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实践案例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展现了技术应用价值。几何问题解决中,GeoGebra 等动态几何软件应用使抽象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探索图形变换规律、发现性质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函数问题探究方面,通过图形计算器与数学软件绘制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比较不同函数特征促进深层次理解。数学建模活动中,借助数据处理工具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应用意识;概率统计学习过程中,利用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大量随机试验,验证理论结论,增强概率直觉。针对解析几何内容,信息技术可创设交互式坐标系,通过函数图像绘制工具展示直线与圆关系,利用参数变化动态演示几何变换过程,构建几何问题可视化解决路径。

以人教 A 版选修一第二章直线和圆方程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教学全过程。讲授直线方程时,借助动态几何软件演示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等不同表达方式间转换关系,通过参数调节观察直线位置变化,增强几何直觉。学习两直线位置关系时,采用交互式工具让学生拖动直线观察交点位置变化,建立代数表达与几何意义联系;讲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结合动画演示垂线段长度计算过程,强化公式几何意义。学习圆方程时,利用几何画板建立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对应关系,通过圆心坐标与半径变化展示不同圆形成过程;针对圆与直线位置关系判断,采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求解方程组,结合图像直观展示判别式几何意义。对于圆束问题,如解决“求过点 P(1,2) 且与圆 x2+y2 -2x-4y+4=0 相切圆方程”类题目时,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圆束概念,通过立体感知促进思维跃升;在探讨直线与圆相关综合问题中如切线方程求解,可构建问题情景模拟软件,引导学生通过动态观察发现切点坐标与切线方程关系。

结论:探究通过对信息技术支持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系统探析,揭示了当前应用现状与问题,构建了多维度培养策略框架,验证了技术辅助解题实践成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能有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应用需立足数学本质,围绕思维培养展开,避免技术形式化倾向;同时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应用策略;技术应用需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 . 数字化教学在提升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18):0131-0133.

[2] 赖艳红 . 新高考导向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 2025.

[3] 蓝丽华 . 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策略初探 [J]. 家用电脑世界(电子版),2021(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