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作者

仲翰墨 白云鹤 王慧 郑子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本文围绕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展开深入探讨,剖析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三方面发展的影响。通过梳理山东省土地资源现状、集约利用举措,根据典型的实际例,揭示土地集约利用在提升经济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城乡融合以及保护生态、节能减排等层面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山东省后续土地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高效利用;山东省;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山东省是经济、人口大省,集约用地十分迫切。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使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显,本研究立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山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展开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由此从经济角度、社会角度、科技角度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为山东土地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山东省土地资源现状

山东省陆地面积为15.58万km2,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耕地面积广大,是我国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承担重大责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产业园区,汇聚工业生产、商贸活动、居民生活等诸多功能。

然而,近期出现土地要素供给困难。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呈爆发式增长,大量耕地被占;工业用地圈而不用、多而不专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园区圈地而不规划,出现土地容积率、投资强度远低于预期目标的现象。农村空心化使得宅基地大量闲置,土地浪费严重,全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需求。

三、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案例

(一)淄博市周村区“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

腾笼换鸟——淄博市加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淘汰“僵尸企业”及“散乱污”企业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推进耐材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提质增效——针对低效用地、闲置资产开展摸底调查,通过腾空低效用地、整合闲置厂房盘活了大量土地资源。企业发展——引导发展潜力大但不适应产业布局的企业搬迁产业园区,使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配套、发展环境及空间,促进集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综上,淄博市周村区“腾笼换鸟”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度,但也出现了短期经济波动、企业搬迁难、承接高端产业压力、社会民生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腾笼换鸟”规划的实行以及本土企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让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德州市齐河县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

齐河县农村有不少闲散宅基地,是典型的空心村,在村庄规划基础上,实施宅基地整理和复垦项目,拆除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将宅基地整平,变成耕地或用于建设农村公共设施。部分村落合并分散的宅基地,集中建设二层联排住宅,配套休闲广场、污水处理等设施;复垦出来的耕地交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经营,达到规模种植。一是增加耕地数量,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改善农村的环境,四是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一举措成功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问题,农民意愿问题,技术与专业人员缺乏,后续管理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齐河县宅基地的整理复垦,也反应了农村土地的改造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四、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影响

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在社会、生态、经济方面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社会方面

可以适当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来增加对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疗、公园等。这样也可以疏导人口,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还可以满足保障性住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稳定社会。但是,拆迁在土地的集约利用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居住环境,会导致一些原居民利益受损,不能合理补偿和安置容易发生社会冲突。可能会导致城市中某些地域出现人口密度过高,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有限,交通压力增大,教育、医疗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二)生态方面

有利于集中布局工业企业,便于统一建设污染物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用地如建设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等,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利于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但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可能会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导致生态系统退化,集中的工业生产可能会引发局地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难度大,还会减少生物栖息地,降低生物多样性。

(三)经济方面

产业集聚发展,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及企业入驻,加快产业升级;并且通过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发挥土地在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当然,过分追求土地集约可提升土地成本,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与居民生活成本,从而弱化经济竞争力;而若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过高的某一产业占比存在产业风险,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也将使得区域发展出现贫富差距拉大、失衡的趋势。

五、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一)解决资金短缺

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主动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科学调配专项资金。吸收社会资本,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工作,通过合作、参股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

(二)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

强化合作交流,与科研院所、专业化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的土地复垦技术与方法,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培育专业人才,组织开展土地复垦技术培训,提升当地干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鼓励相关专业人才下乡,为宅基地整理复垦提供人才支持;培育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载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营造创新环境。

(三)完善后续管理

建章立制,建全完善的复垦土地后续管理制度,明确复垦土地的使用权、管理权、监督权等,确保复垦土地的充分利用。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交易行为,引导复垦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四)解决企业迁移困难

给予搬迁奖励,为搬迁企业政府补贴相关搬迁费用,降低企业搬迁成本,对企业购置新设备、新产线给予一定金额补助。改善承接环境,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予以完善,一站式提供政务服务,降低企业到新环境中的适应成本。

(五)化解社会民生问题

开展就业培训,按照产业要求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再就业的技能,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帮助其尽快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做好对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正常生活,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村民大会、宣传手册、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宅基地整理复垦的意义、政策以及好处,消除农民的误区和疑虑。保障农民权益,制定较为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让其宅基地整理复垦的过程中能够公平合理地得到补偿,另外还可以提供多种安置方式,如货币补偿、房屋安置等,让农民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参考文献

[1]叶艳妹,罗姮,董玛力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体系建构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4,38(07):41-50.

[2]李晓.山东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4.

[3]汪潜,邓健.节约集约让每寸土地发挥最大效益[N]芜湖日报,2024-06-27(001).

作者简介:仲翰墨,山东泰安人,2003.02-,本科在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