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

王天驰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引言

智能施工技术的兴起标志着建筑行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融合 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智能施工实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推动了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智能施工技术的核心优势

智能施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显著提升工程效率、精度与安全性。通过 BIM 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和施工模拟,减少设计冲突与返工,优化资源调配。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健康与环境数据,提前预警风险,保障施工安全。人工智能分析海量数据,快速识别质量缺陷并优化施工方案,降低人为误差。机器人自动化施工,如3D 打印、无人机械可24 小时连续作业,缩短工期,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无人机与激光扫描技术高效完成测绘与进度跟踪,节省传统人工测量时间。此外,智能技术推动绿色施工,精准控制材料用量与能耗,减少浪费,助力可持续发展。这些优势共同推动土木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建设。

2 建筑土木工程中智能施工关键技术

2.1 BIM 与数字孪生技术

BIM 技术以三维数字化模型为核心,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设计阶段,BIM 模型能够进行多专业协同,通过碰撞检测提前发现管线冲突、结构矛盾等问题,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与返工。施工过程中,BIM 结合4D 进度模拟,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机械、材料和人力资源的调配效率。数字孪生技术进一步深化 BIM 应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虚拟建筑映射,动态监控施工状态,及时调整方案。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大型交通枢纽等复杂工程,能够显著提升施工精度,降低错误率,并增强各参与方的协同能力,推动工程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在施工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风险预警、质量管理和施工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历史工程数据,预测潜在风险,如边坡塌方、模板支撑失稳等,帮助制定预防措施。计算机视觉技术可自动识别混凝土裂缝、钢筋绑扎偏差等质量问题,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大数据分析则通过挖掘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机械运行等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在智慧工地管理中,AI 驱动的智能决策系统可自动分配施工任务,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整体施工效率。这些技术共同推动施工管理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工程建设。

2.3 自动化施工装备与机器人

智能施工机械和机器人正逐步替代传统人工作业,提高施工精度与安全性。无人驾驶压路机、摊铺机通过GPS 和激光导航实现高精度道路施工,减少人为误差。砌墙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图纸并完成砌筑,效率远超人工。3D 打印建筑技术通过逐层堆叠材料快速成型,适用于异形结构和应急建筑。此外,无人机在土方测量、进度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激光扫描生成高精度点云模型,大幅提升测绘效率。自动化技术不仅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还能在恶劣环境中持续作业,推动施工向智能化发展。

3 建筑土木工程中智能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智能施工技术显著提升了工程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BIM 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数据,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减少施工变更。结合4D 进度模拟,优化施工流程,确保塔吊、爬模等关键设备的合理调度。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建筑状态,如风荷载、结构变形等,动态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安全。无人机定期航拍施工现场,生成高精度点云模型,辅助进度管理和质量验收。此外,AI 算法分析施工数据,预测潜在风险,如混凝土浇筑缺陷或支撑体系失稳,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大幅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建造质量。

3.2 桥梁与隧道工程智能监测

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智能监测技术成为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物联网传感器布设在结构关键部位,实时采集应力、位移、温湿度等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云端平台。AI算法分析数据变化趋势,预警结构异常,如隧道围岩变形或桥梁支座位移,避免事故发生。BIM 模型结合地质勘测数据,优化隧道开挖方案,减少对周边地层的影响。无人机和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施工进展,生成数字化竣工模型,提高验收效率。在悬索桥施工中,智能张拉系统自动调节钢索拉力,确保受力均匀。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桥梁与隧道的施工精度,还大幅降低了人工巡检的风险和成本。

3.3 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生产与施工

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涵盖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BIM 技术实现构件标准化设计,优化节点连接方式,减少现场拼装误差。工厂内,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完成预制构件的切割、焊接、浇筑,提高生产精度和效率。RFID 标签追踪构件信息,确保运输和吊装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施工现场,无人吊装设备通过 GPS 定位精准安装预制墙板、楼板,减少人工干预。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检测拼装质量,如墙板垂直度、接缝密实度,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大数据平台分析生产与施工数据,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材料浪费。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装配式建筑实现高效、低耗、高质量的建造,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

结束语

智能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土木工程的建设模式,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和质量飞跃。从超高层建筑到桥梁隧道,从装配式建造到智慧工地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常态。未来,随着 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施工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更重新定义了现代施工的标准与可能。

参考文献

[1] 徐天达 . 建筑土木工程中的智能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03):122-124.

[2] 张妍睿 . 智能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01):241-243.

[3] 白文生 . 基于智能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运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02):110-112.

[4] 李硕智 . 智能化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创新 [J]. 中国科技信息 ,2021,(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