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市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褚桥勇
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0222
一、材料质量源头管控技术
道路工程材料是保障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材料性能波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稳定性。需建立从材料进场检验到现场使用监控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实现质量风险前置防控。
(一)原材料性能精准检测
水泥、沥青、砂石料、钢筋等核心材料需通过严格检测验证性能指标。对水泥采用负压筛析法检测细度、雷氏夹法测定安定性,确保其强度等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一致;沥青材料需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项常规指标检测,极端气候地区还应增加低温脆点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1}。砂石料重点检测级配、含泥量及压碎值,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需控制在 15% 以内。钢筋则通过拉伸试验测定屈服强度和伸长率,保证其力学性能符合设计标准。
(二)混合料配合比动态优化
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结合工程环境动态调整。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同时通过车辙试验验证高温稳定性,冻融劈裂试验评估水稳定性 {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外,还需根据气候条件调整坍落度,多雨地区应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至 P6 以上。施工过程中,若原材料产地或规格发生变化,需重新进行配合比验证,确保混合料性能一致性。对连续 3 次检测出现强度波动超 10% 的情况,应追溯材料源头,重新优化配合比参数。
二、路基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结构的核心承载层,施工工艺的规范性直接决定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需通过精细化施工管理,控制关键工序的技术参数,减少质量缺陷产生。
(一)路基处理技术要点
路基作为道路基础,其压实度和承载力需满足设计要求。填方路段采用分层碾压工艺,每层虚铺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类型确定,振动压路机控制在 30-50cm ,碾压速度不超过 4km/h ,碾压次数不少于 6 遍 {3}。对软土地基采用袋装砂井、水泥搅拌桩等处理方式,处理后需通过平板载荷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保不低于150kPa 。路基顶面弯沉值检测采用贝克曼梁法,每 200m 检测不少于 8 点,弯沉值超过设计限值时需重新碾压或换填处理。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边坡坡度按地质条件调整,岩质边坡采用光面爆破减少扰动,土质边坡及时铺设土工格栅防止滑坡。
(二)基层与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基层施工需保证强度均匀性和平整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集中厂拌法生产,摊铺机连续摊铺,碾压遵循 "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 原则,初凝前完成碾压作业,养生期不少于 7d。基层顶面平整度用 3m 直尺检测,最大间隙不超过 5mm ,高程偏差控制在±20mm 以内 {4}。沥青面层施工前需喷洒透层油,用量控制在 0.7-1.5L/ ㎡,确保基层与面层粘结牢固。
三、结构协同性能质量保障
(一)层间受力状态监测
采用埋入式应变传感器监测各结构层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重点监控基层顶面和面层底面的拉应力值,确保不超过材料设计强度。在道路弯道、交叉口等受力复杂区域,加密传感器布置密度,监测频率不少于 1 次 / 天。通过分析应力时程曲线,判断层间接触状态,若出现应力突变则提示存在脱空隐患,需及时采取注浆处理。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检测路面整体刚度,每公里检测 20 个点,根据弯沉盆数据反算各结构层模量,评估结构承载能力是否均匀。
(二)变形控制技术措施
路基施工期间设置沉降观测点,每 5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采用水准仪每周观测 1 次,直至沉降速率小于 0.5mm / 天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高填方路段,采用分层沉降仪监测深层沉降,控制每层压实后的沉降量不超过 3cm 。路面施工完成后,持续进行为期 1年的沉降观测,记录不均匀沉降数据,若累计沉降差超过 5cm 需分析原因并采取处治措施。桥头跳车是常见的变形问题,采用搭板 + 注浆加固处理,搭板长度根据填土高度确定,一般为 5-8m ,同时在台背设置排水盲沟减少水害影响。
四、排水系统功能质量控制
(一)地表排水设施施工质量
道路边沟、排水沟采用混凝土现浇或浆砌片石砌筑,沟底纵坡不小于 0.3% ,确保排水坡度达标。边沟与路基坡脚的距离不小于1m,沟壁厚度根据填土高度确定,一般为 20-30cm ,采用 M7.5 水泥砂浆砌筑,勾缝饱满。路缘石采用 C30 混凝土预制,安装时确保线条顺直,与路面衔接处预留 5mm 缝隙,便于路面排水。人行道铺设透水砖,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渗透系数不小于
,实现雨水下渗减排。交叉口处设置雨水口,间距控制在 25-50m ,雨水口顶面低于路面 3-5cm ,连接管坡度不小于 1% ,防止淤积。
(二)地下排水系统技术要求
地下排水系统包括盲沟、渗井、排水管等设施。盲沟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碎石填筑,碎石粒径 20-40mm ,渗透系数不小于1×10- ² m/s ,盲沟纵坡不小于 1% ,出口应远离路基坡脚。排水管采用 HDPE 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 8kN/m2 ,接口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确保密封性,敷设时管底地基采用砂石垫层处理,厚度为 10-15cm 。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井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5mm ,井底设置流槽,与管道平顺衔接,井周回填采用砂石材料,分层夯实至井顶。
(三)排水系统协同效能检测
雨后及时检查排水系统运行状况,观察边沟、雨水口是否存在积水,检查井水位是否快速下降。采用注水试验检测排水管道通畅性,在管道两端封堵后注水, 30min 内水位下降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否则提示存在堵塞或渗漏。对路基排水系统,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变化评估排水效果,采用水位计每周观测 1 次,确保地下水位低于路基底面以下 0.5m⨀ 。
六、结束语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材料源头、施工工艺、结构协同、排水系统及监测验收等多维度采取技术措施,构建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要点,强调了材料性能精准管控、结构层协同工作、水害防控及全过程监测的重要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可有效减少早期病害发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未来需进一步推广智能化监测技术,提高质量控制的精准性和效率,推动道路工程质量提升迈向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明,王华。沥青路面材料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J]. 公路交通科技,2023, 40 (5): 32-38.
[2] 张伟,刘芳。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与质量控制 [J]. 建筑材料学报,2022, 25 (2): 189-194.
[3] 赵强,陈静。路基压实度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023, 56 (8): 95-102.
[4] 王丽,刘强。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22, 35 (11): 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