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业需求的数字化新商科课程改革研究
彭力立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数字技术驱动商业生态深刻变革,数字营销,智能财务,电商运营等岗位需求激增,对从业人员的数据思维,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出新标准。商科教育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人才供给质量。当前商科课程普遍存在理论偏重,实践不足,技术融入度低等问题,毕业生难以胜任数字化岗位要求,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需要,商科课程改革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及实效性。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的商科教育价值重塑
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出智能财务与数字营销等新兴业态,给商科教育赋予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时代使命。数字经济注重数据驱动决策与智能化流程优化及跨界资源整合,推动商科教育从知识导向往能力导向进行转变,让其获得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价值。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合产生的新业态为商科教育提供丰富实践载体,使其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通过构建真实商业环境下学习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确立商科教育在数字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数字化商科课程改革体系
数字化转型要求商科课程体系必须跳出传统学科界限,以产业实际需求为核心重新审视及设计课程架构。通过解构产业岗位能力标准,创新教学模式载体,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动态适应与精准匹配的课程改革体系。
1. 对接产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重构
课程内容重构按照产业岗位胜任力模型来开展,通过对数字化岗位核心职能要求进行深度调研,把传统分割式学科知识重新整合成为模块化的课程单元。以智能财务岗位作为例子,打破会计学与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这些学科的壁垒,构建出涵盖财务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建模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综合性模块[1]。课程设置采用“核心技能 + 应用场景 + 拓展能力”的三层架构,核心技能层聚焦于数据分析与数字化工具操作等基础能力的培养,应用场景层借助电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等真实业务情境强化技能的运用,拓展能力层注重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等高阶能力的塑造。同时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迭代周期定期调整课程模块,以此确保人才培养及产业需求能够保持同步。
2. 融入数智场景驱动的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是构建沉浸式数字化商业环境,来把抽象商科理论转化成可操作实践活动,利用企业真实业务数据与运营流程,搭建涵盖市场分析与供应链优化等多维度的仿真平台,学生能在模拟商业生态里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上市的全流程操作 [2]。数智技术深度嵌入给教学过程提供个性化支撑,通过实时采集分析学习行为数据让系统准确识别学生学习进度及能力短板,还会自动推荐对应的学习资源及训练项目,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课程内容的关联网络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间逻辑关系。教学评价从结果性评价朝着过程性评价转变,通过对学习过程中关键行为节点实时监测及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路径。
3. 构建产教协同的多元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机制把单一考试成绩决定的传统模式打破,构建起融合知识掌握与能力应用及素质表现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直接朝着产业岗位胜任力要求来对标,将企业用人标准转化成具体可测的评价指标,涵盖专业技能熟练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水平等多个维度,评价方式采用项目作品,案例分析,实操演示等多种形式 [3]。产教协同评价核心是让企业深度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建立企业导师及校内教师联合评价的制度,设立企业实践项目评价环节。建立评价结果的追踪反馈系统,定期收集毕业生就业表现及企业用人方面的反馈,将其作为课程改革及评价标准调整的依据。这种闭环式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课程改革提供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的动力。
结语
面向产业需求的数字化新商科课程改革通过系统性的内容重构与模式创新及机制建设,有效破解了传统课程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实现了知识技能的精准匹配,场景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协同评价机制保障了培养质量。未来课程改革应持续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探索个性化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商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栅杉 , 蔡容萍 . 数字经济下企业仿真助力新商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0):121-124.
2. 李志凤 , 范卫星 . 面向新商科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5,(04):174-177.
3. 黄 波 , 赵 莉 , 曹 婷 , 等 . 基 于“ 一 书 一 课 一 空 间” 系统推进新商科类专业“ 三教” 改革研究与实践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3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