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级融媒体记者如何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

作者

李艳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省红河州 654399

引言:

在对基层“小人物”进行“大故事”的挖掘过程中,县级融媒体记者具有重要优势,主要是其更加贴近基层,方便获取更加鲜活的新闻素材。因此,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对其故事挖掘方法加以研究,以便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一、县级融媒体记者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优势分析

(一)县级融媒体记者贴近基层

县级融媒体记者一直处于基层一线岗位,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县级融媒体记者可立即奔赴现场,通过现场采访和视频、图片、语音等素材的收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新闻素材内容。与此同时,县级融媒体记者拥有丰富的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对基层“小人物”的情况更加了解,从而可以正确进行话题切入,引导“小人物”说出自己的“大故事”,捕捉普通人身上的发光点,进而实现对新闻的报道。

(二)县级融媒体记者传播力广

县级融媒体记者具有传播力广的优势,可在对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挖掘过程中提高其传播效果。在融媒体时代,记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报道,还可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移动客户端等,借助网络技术将新闻内容快速传播到广大网友面前,进而实现对基层“小人物”故事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传播。此外,县级融媒体记者还可将本地故事通过上级媒体进行宣传,如,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等,有效实现“小人物”“大故事”的全网裂变,进一步提高其新闻传播效果。

(三)县级融媒体记者专业性强

在进行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挖掘工作中,县级融媒体记者具有专业性强的优势。县级融媒体记者的实践能力强,可通过基层采访工作对基层“小人物”的事迹加以报道,并通过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基层“小人物”讲述事实,为“大故事”的传播奠定基础。同时,县级融媒体记者还拥有专业的编辑能力,可凭借丰厚的文学底蕴进行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书写,展现出“小人物”的不平凡。此外,县级融媒体记者还可对其新闻内容加以提炼与升华,打造时代命题,传播积极的生活价值观,有效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县级融媒体记者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原则

(一)代表性原则

县级融媒体记者在对基层“小人物”进行挖掘时,应遵循代表性原则。虽然县级融媒体记者选择的是基层“小人物”,但并非所有“小人物”都可以进行“大故事”的挖掘,而是需要保证基层“小人物”具有代表性,可以代表一类人群或某个职业,也可以是某个社会普遍现象,才能让基层“小人物”的挖掘变得更加具有新闻机制。因此,县级融媒体记者应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基层“小人物”进行新闻采访,通过对其“大故事”的挖掘和报道,有效反映基层人群的整体面貌,进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故事性原则

在对基层“小人物”进行“大故事”的挖掘时,县级融媒体记者应遵循故事性原则。县级融媒体记者在对其进行现场采访过程中,应挖掘其身上独有的故事内容,如,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经历、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等,让整个故事内容变得更加跌宕起伏,更加能够传递情感,具有看点,不仅可以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还能提高受众对新闻故事的观看兴趣,有效助力“小人物”“大故事”的传播。

(三)正面性原则

县级融媒体记者在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过程中,应坚持正面性原则。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对基层“小人物”的正面形象加以宣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舆论,让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与思考,有效传播正能量。县级融媒体记者需要对新闻传播的品位与格调加以控制,才能为观众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通过思想引领的方式鼓励大众在生活中努力奋斗,才能为其带来更多美好与希望。

三、县级融媒体记者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策略

(一)深入一线采访,维护长期关系

为了有效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县级融媒体记者应注重深入一线采访,并与基层民众形成长期的沟通关系,才能深入挖掘其故事,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县级融媒体记者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具有与基层“小人物”深度交流的有效方法,从而利用该优势获取更多信息,以便传播“大故事”。例如,在报道《80岁夫妇圆了新房梦》新闻内容时,县级融媒体记者深入基层进行 80 岁夫妇的深度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县级融媒体记者看到 80 岁夫妇正在对自己住了多年的旧房子进行改造。通过记者的采访可以了解到,这一对 80 岁夫妇一个人失明,另一个人失聪,且其女儿长期患有疾病,从而导致家境贫困。针对其存在的困难,当地政府为其提供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使其年收入超过万元,为其生活带来基本保障。通过县级融媒体记者对基层“小人物”的深度采访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颁布,为基层“小人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彰显党和国家的伟大。

(二)挖掘故事细节,传播积极思想

县级融媒体记者在进行基层“小人物”的访谈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挖掘故事细节,传播积极思想,才能打造让人动容的“大故事”。挖掘故事细节是每一个县级融媒体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在与基层“小人物”进行深度交流时,县级融媒体记者应该仔细进行现场观察,把握采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通过对细节的深度观察与剖析,可以营造更加打动人的“大故事”,让新闻报道内容变得更加精彩。例如,在报道《“特殊名片”引出感人故事》时,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对共产党员吴新生进行采访,同时,与其进行深度交流,获取更多其感人事迹,对其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故事进行宣传。通过对一名普通共产党人的故事讲述,不仅可以体现出其个人的高贵品质,还能彰显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传播积极思想引领大众思维,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风气,有效传播共产党员吴新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大众无私奉献,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挖掘时代标记,促进情感共鸣

县级融媒体记者在对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讲述过程中,更加需要挖掘时代标记,从而引发大众情感共鸣。对每个时代而言,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标记。每个普通人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通过挖掘时代标记可以唤起普通民众的记忆,进而达到情感共鸣的目标,助力新闻传播。因此,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在基层“小人物”身上突出其所能呈现的时代精神,向大众传播“大故事”。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具备新闻敏感力,准确发现“小人物”故事中的时代闪光点,进而对其进行放大传播。例如,在对《老陈家的头生锈了》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对其时代标记加以深度挖掘。首先,头是我国精准扶贫时代的鲜明标志,县级融媒体记者可对该时代的故事进行讲述,唤起大众记忆。其次,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大山里的农民放下头工具,成为城市里的建设工人,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中流砥柱。通过该故事的讲述可以体现出现代化社会的标记,即城市高楼大厦的崛起,进而展现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不同时代标记的突出,有效实现大众的情感共鸣。

(四)创新叙事方法,增强传播效果

在对基层“小人物”进行“大故事”的挖掘工作中,县级融媒体记者应注重创新叙事方法,进而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观看需求,有效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其一,重构叙事结构。县级融媒体记者应打破原有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对基层“小人物”的故事进行讲述时,可采用时空双轴交织的方式加以叙事,通过时间线来讲述基层“小人物”的人生经历,利用地理空间来彰显文化特征,通过更加立体的方式进行故事叙事。例如,在报道农民发明家的个人故事时,县级融媒体记者可根据时间顺序讲述其从小到大的成长规律。同时,将其日常学习生活的环节进行交叉叙事,让故事叙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其新闻叙事效果。其二,冲突情节叙事。在讲述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时,县级融媒体记者可为其设置冲突情节,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看性,又能获得大众的关注。例如,县级融媒体记者在拍摄一对普通打工人的故事时,可将夫妻激烈争吵画面放在开头,进而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目的,提高其传播效果。

(五)践行“四力”要求,打造精彩故事

县级融媒体记者在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时,应注重践行“四力”要求,打造精彩故事。其一,脚力。县级融媒体记者应不辞劳苦,深入一线进行“小人物”的深入采访,才能有效梳理人物关系,掌握故事关键情节,为大众讲述动人故事。其二,眼力。县级融媒体记者应具有较高的观察思考能力,通过表面现象看透事物本质,为“大故事”的挖掘提供支持。其三,脑力。县级融媒体记者应进行故事素材的重新梳理,并重构故事逻辑锚点,为大众带来曲折的精彩故事。其四,笔力。县级融媒体记者应通过自身文化底蕴进行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书写,为受众带来更加精彩的故事内容。总而言之,县级融媒体记者应时刻践行“四力”要求,为深度挖掘“小人物”的“大故事”提供支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环境下,对基层“小人物”进行“大故事”的挖掘具有重要价值,不但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新闻素材,而且还能传递正能量,有效打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助力社会积极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县级融媒体记者应遵循代表性、故事性以及正面性工作原则,并通过深入一线采访、挖掘故事细节、挖掘时代标记、创新叙事方法、践行“四力”要求等方式进行工作,从而挖掘基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传递时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