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感与乐感的培养路径
张建
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114200
在中等职业教育舞蹈教育体系当中,舞感和乐感是艺术表现力的关键要素,对于学生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中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基本乐理教学面临多维度挑战,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及教育系统三个层面。学生层面表现为音乐基础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不足等;教师层面存在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专业发展受限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教育系统层面则面临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单一、资源匮乏及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困境。这些挑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受阻。
一、培养舞感与乐感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体系之下,中职舞蹈专业学生正遭遇着越发剧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那些具备出众舞感和乐感的学生,可以在舞台表演时彰显出独有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精确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在各种赛事,演出以及求职场合里崭露头角,同那些仅仅重视技术训练的人相比,具有良好舞感和乐感的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领会舞蹈的风格特点,有效地处理好节奏与韵律之间的关系,进而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态美感、优雅气质、职业素养,以及自信心、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二)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重点在于舞者如何深刻体会艺术内涵并且做出准确表达,在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课程体系当中。该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涵一方面表现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上,另一方面更侧重于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音乐表现形式等深层次的认知能力,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来引领学生探究传统舞蹈蕴含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核,在创造性的转化与应用当中完成经典艺术价值的传承与发展。舞蹈作为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样不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舞蹈水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艺术素养。以上问题不仅限制了中职学生舞蹈技艺发展水平,如果长期存在还会对中职学生舞蹈技艺发展水平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中职学生舞蹈技艺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机制。
二、培养舞感与乐感的策略
(一)分层递进训练体系的构建
依据中职舞蹈教育所面对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情况而建立起来的分层递进式训练体系,有着现实意义。在中职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 舞蹈已成为中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舞蹈教学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 要求教师积极发现、探索问题并加以解决 , 进而提高中职舞蹈教学的专业水平。若有效地运用教学方式 , 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分层递进式的方法既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个人化需求,并且可以保证他们在提升自己舞蹈直觉和音乐感觉的方面有所进步,从而达成逐渐改善教育目的[2]。
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舞蹈基础教程》第一单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初级教学里,“身韵组合”重点在于引领学生借助慢板练习,深刻体会动作与音乐节拍的联系,全面掌握“提、沉、冲、靠”等要素在节奏中的韵律变化规律。进阶环节选择第三单元“民族民间舞——藏族舞”,学习“弦子组合”时,学生需融合藏族音乐特有的节奏特点,准确把握屈伸、颤膝等技术要领及其与旋律的协调统一,从而体现出藏族舞蹈热情奔放的艺术特色。要求舞蹈教师必须严格控制舞蹈动作的准确度,增强学生的舞蹈感觉,培养学生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气质,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
(二)沉浸式艺术情境创设
借助沉浸式艺术情境设计,探究舞蹈同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多媒体技术,舞台空间规划等手段,重现作品蕴含的文化意味与美学特质,促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之中领略舞蹈的独特韵味。这种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改变更为敏感,进而把这种感觉变成肢体动作,做到舞感与乐感的和谐统一。此种教学方法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改善课堂互动状况。
例如,在《中职舞蹈表演教程》第二单元“现代舞风格训练”中的“情感表达组合”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播放与现代舞主题相关联的情景影像资料,营造出压抑、迷茫或者激昂等多种不同情感氛围的场景,在灯光设计和背景音乐相互配合之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代社会所蕴含的情感张力。在这种沉浸式的环境当中,他们可以更为直观地领悟到现代舞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本质意义,并且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自由变换身体姿态,用舞蹈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习舞蹈主要是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想要实现这两方面素养的提升,舞蹈老师就需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3]。
(三)多元评价体系建立
构建包含教师评价、创建包含自我评估、同伴互评以及行业专家评定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依靠自身所学知识。从舞蹈技能、艺术感知力、音乐素养等角度对学生展开综合评定,学生凭借自评与互评来反思自身的短处。而且可以借鉴同伴的经验,从而推动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进步,邀请行业专家加入评审行列,利用职业标准和前沿理念改进评价的专业性与实际导向性。如此一来,这个多维评价框架就能精确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给教学改良和个别化发展给予可信的数据支撑。
例如,《中职舞蹈剧目排练》第四单元《民族舞蹈剧目〈茉莉花〉排练》形成了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排练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动作,音乐节奏契合情况以及情感表达的细腻程度。针对部分学生在高潮部分出现的动作迟缓,力度不足等问题给予了即时指导,学生依靠自评与互评来完成评分表,从舞感,乐感,团队合作等不同方面展开自我反省和同伴反馈,有个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传达不够自然流畅之后,在同伴的提议下开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结合起来的方式来改善表演效果。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舞蹈教学也逐渐成为中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舞蹈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新形势下必须明确中职舞蹈教学目标、重视中职舞蹈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开展中职舞蹈艺术实践、重视更新中职舞蹈教学方法以及构建科学中职舞蹈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提高中职舞蹈教学质量。
结语
中职舞蹈教育里培育舞感与乐感,既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下,依靠创建分层递进的训练系统,塑造沉浸式艺术氛围,完善多种评价机制,已经收获了明显成果,这个领域依然要不断改良。在融合技术创新和行业走向的前提下,及时改变并完善培养计划,彻底发挥出中职舞蹈教育在高端舞蹈人才培育方面的独有价值,给舞蹈艺术领域输送既有专业水准又有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心宇 . 中职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基本乐理教学所面临的挑战研究 [J]. 戏剧之家 ,2025,(08):139-141.
[2] 林冰冰 . 形体舞蹈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探析 [J]. 戏剧之家 ,2024,(33):144-146.
[3] 崔玥 . 中职学校舞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戏剧之家 ,2024,(1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