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作者

韩璠璠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系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素质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效应。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两者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并针对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目标上看,两者都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而思政教育则着重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思想成熟。

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内容与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教育等主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而思政教育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在教育方式上,两者都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两者的协同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提升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首先,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通过整合两者的教育资源和方法,可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入思政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生动具体,提高教育效果。

其次,协同育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协同育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更加复杂多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保障。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融合

1、推进课程融合。可以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此外,还可以开发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 心理健康与人生价值观"、“心理与道德修养” 课程,在讲解心理知识时,融入道德观念的培养;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心理调适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2、渗透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如在讲授应对挫折时,引入革命先辈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在讲述理想信念时,关注学生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

3、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活动设计上,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社会实践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二)资源共享。在资源方面,可以建立共享的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培训与交流: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提高教师对两种教育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开展跨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与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例如,举开展“心育与思政”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们共同探讨协同育人的方法与策略。

2、团队合作:组建跨学科的教研团队,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四)实践活动开展

1、主题活动:开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主题活动。例如,举办《追寻·初心》红色舞台剧;“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家国情怀”家书诵读比赛,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和爱国情怀。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心理与思想的双重成长。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让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学会运用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提升综合素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挑战与对策

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理念转变的挑战。部分教育工作者可能对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对如何实现协同育人存在困惑。对此,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协同育人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是资源整合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为此,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最后是评价体系的挑战。传统的评价体系可能难以全面反映协同育人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探索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协同育人的效果。

五、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体系融合、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和实践活动开展等路径,可以有效实现两者的协同育人。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转变理念、整合资源、创新评价体系等措施,这些挑战是可以克服的。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实践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韩璠璠(1983-),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