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谢丽桦
福建省闽清县云龙乡中心小学 350803
近几年来,教育部对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强调日益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种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能力、思维、价值观”才是语文课堂的真谛。“生活情景化”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创设真实、亲切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似生活”中感受语文、运用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现状
(一)评价主体单一
当下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实践里,评价主体趋向于单一化,主要由教师引领课堂评价。教师会按照自身的观察及经验来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判,学生与家长参与度偏低,缺乏多角度、全方面的反馈视角,单一评价主体很难全面展现学生在情境化学习中的真实表现及其综合素养发展情况,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反思能力,不利于营造家校共育的合力,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另外单一的评价形式不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效果,不能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进行指导,需要引入多维评价主体来实现评价的动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片面
目前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中,评价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知识掌握和课堂表现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评价内容大多以课本内容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文运用能力的评价,难以全面展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综合育人功能。片面化的评价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语文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养,从而阻碍了“生活情景化”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二、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建立
创建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要大力提倡多元主体评价机制产生,教师、学生、家长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综合评价。教师应该担当主导和引导者的角色,恰当规划评价内容和方法。学生也要参与自评和互评,从而提升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表达水平。家长通过反馈和观察,可赋予评价以生活延伸视角,多元主体的加入既改良了评价的客观性,又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做到教学评价的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在“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中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如何理解课文的,还要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相互评价彼此表达和合作情况,进行自评与他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表达水平的高低以及自己的交往态度怎么样。最后家长也可以在课后参与到作业中来,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生活中是否能讲出课文中的生活情境,这样可以延伸课堂评价的“真实性”,家长参与到三方中可以形成多元评价合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二)动态、发展性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中,要形成动态、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和过程表现。这种评价方式强调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判断,而是关注和引导学习过程,体现
“评价即发展”的思想,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访谈、学习档案记录等方式。持续追踪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语文能力的改变与发展,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主动改进,动态、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淀和提升,实现评价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目的。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就可以用课堂观察法、学习日志、学生感受记录法等方法,跟踪学生的感情表达、语言组织、同理心等成长情况。课前课后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小女孩的故事,持续反馈学生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的变化。评价也不再只是课文内容是否掌握,而是更关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的渐进变化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也能邀请家长加入。通过家校交流平台,显示学生在家里的状况,如此便形成起多向度、多层级的评价网络,进而进一步助力学生的语文全面化素养得以提升与发展。
(三)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中,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创建有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看过程,看结果,更要看评价信息是否能及时回馈并加以应用。教师应依照评价结果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契合[2]。而且要把反馈过程常规化、个性化,让学生知晓自身的优缺点,激发他们改进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科学应用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改善,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读不完的大书》,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讨论自然现象、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时,随时记录评价,课后根据学生口语表达、小组合作、写作练习的成绩,给出个性化反馈意见,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把评价的结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自然和生活方面的语文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使评价的结果真正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进步。
结论
未来,小学语文“生活情景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会逐渐完善并加深,评价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动态化,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多主体参与评价会更成熟,促进家校合作育人,形成良性互动。信息技术加入会为评价手段带来新可能,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通过不断更新和操作,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颖 . 基于生活情景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究 [J]. 新课程 ,2021(47):64- 64.
[2] 徐文芳 . 以生活情景化模式完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新作文 :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003(005):P.194- 194.
注: 本文系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 十四五” 规划2024年立项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 生活情景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立项批准号 :MQ202406X ) 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