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
李顺
新疆和田县阿瓦提乡第一中心小学 848000
在信息技术迭代演进的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相结合等方式实现抽象数学知识向可视化内容的转换,符合小学生具象化认知规律。与此同时,促进教育公平也为优质教学资源均衡配置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其可复制和易传播等特点,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达到资源共享。基于这一背景,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科学实施策略,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驱动主动探索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起他们的注意。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打破这一限制,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例如生动形象的动画,趣味盎然的音频和栩栩如生的模拟情境来具象化抽象的数学知识 [1]。这种非常吸引人的呈现方式能够快速捕捉学生的视线,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索中去,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二)促进个性化学习,满足多元需求
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进度、途径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数字化资源在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准确地分析个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薄弱环节以及对学习的喜好。随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量身打造专属的学习路径、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习题,让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不管是基础巩固,还是能力提高,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的支撑,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动态数学动画演示,解析抽象概念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静态知识展示模式的限制,以动态数学动画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创新。教师要积极甄别或者制作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动画资源,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动态地展示过程。通过动画场景的建构,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积极探究数学原理内在逻辑,继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和数学思维[2]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循环小数” 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专业动画制作软件,设计出有趣的动画场景——无限伸展的环形跑道中,小兔子每跳一次都以固定的长度跳,每跳的结束点正好就是下次跳的开始。在动画中,跑道的落点将逐步形成反复出现的记号。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动画里兔子跳跃落点变化规律,然后结合跳跃长度和除法运算,用“ 5÷3 ”为例,循序渐进地展示动画界面上竖式计算的流程。在余数连续重复的情况下,动画中竖式计算步骤自动周期闪烁,而跑道上落点同步显示周期规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中止动画,指导学生对余数与商在计算中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的体会。对动画循环现象进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循环小数生成过程,循环节概念和循环小数写法,有效地解决“循环小数”抽象概念教学难点。
(二)构建分层在线题库系统,实施精准化作业布置策略
为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建立分层在线题库系统。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细化分解知识点,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水平设计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以及拓展创新三个层面的主题。同时,借助在线平台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实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作业布置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精准推送作业,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在教学 “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后,教师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在线题库系统。在基础巩固层中设置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问题,例如给具体图形底部及高度的数据等,需要学生求出面积;在能力提升层布置图形变式的课题,如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拉伸变形,然后要求学生对面积的变化进行分析,解释原因;拓展创新层设置综合应用类题目,如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计算不规则组合图形(由多边形构成)的面积。教师从在线学习平台上获取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数据并分为三个级别。为基础薄弱学生,推送基础巩固层题和详细解题指导视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安排基础巩固层和能力提升层结合的任务,附同类题拓展思路建议;对学有余力者,将能力提升层、拓展创新层的主题直接推送,同时提供探究性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借助该平台批改及统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掌握程度,以便于后续教学及个性化辅导。
(三)借助虚拟数学实验平台,开展探究式课堂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依托虚拟数学实验平台营造动态化探究情景,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和验证,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教师先需要甄别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工具,设计有层次的探究任务,使学生自主操作时找到规律,然后借助平台实时反馈功能对探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促进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 “位置与方向(二)” 中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时,教师可选用支持三维坐标与角度测量的虚拟实验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模拟校园周边的环境,布置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标性建筑物作为观测点,学生可以将操场作为参照点,对其他建筑物进行选址描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拖动平台上的量角器来测量角度,并通过调整比例尺来计算实际的距离,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向东北方向偏移 30∘ ”和“向北稍微偏向东方 60∘ ”之间的差异。该平台能够自动产生不同观测点处的定位数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比较同一栋楼在不同参照点处描述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在多次调整参数时掌握利用方向与距离进行定位的技巧,同时在平台动态演示功能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参照点发生变化时描述地点的元素是怎样发生相应变化的,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结语
在数字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时代大潮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它特有的优势给数学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对它进行科学实施策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这样不仅创新教学方式和满足学生们多元学习的需要,也促进数学教育朝着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有利于建设更加高效和高质量的数学教育生态,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博 .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4):27- 29.
[2] 黄建琴 .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J]. 教师 ,2025,(18):80- 82.
[3]龙日雪. 数字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上旬刊 ),2025,(05):1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