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刘国新

湖北省石首市东方中学小学部 4344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强调的是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这些素养,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让数学成为传递知识的载体。传统的数学课堂存在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问题,课堂提问方式过于直白,而且层次性不足,教师只是聚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却忽略了知识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到的知识只是基于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广泛,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围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索,而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就是教师需要关注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提高能力,又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特点,从“是什么”这一类封闭式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摆脱机械性的记忆,实现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提问方式。但是,当下这一体现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刻,仍然将掌握知识作为最主要的课堂目标,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和提问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一些教师担心开放性的问题会延长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影响课堂进度,避免使用开放式的问题。这种思维是不正确的。

(二)问题缺乏层次性

层次性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吃得饱、跟得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既关注到班级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关注到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把握不够精准,提问时很难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此外,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识也是问题层次不够明显的一个原因,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就导致课堂提问过难或过于简单,发挥的作用不足。

(三)问题与生活脱节

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广泛而深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应当提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但许多教师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往往只是围绕课本例题进行讲解,没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使用价值理解不够深刻,数学应用意识相对薄弱。教师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不足,教学设计时未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或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激活逻辑思维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尝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不直接告知公式,而是提问:“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它的面积?你是如何想到的?”这一问题既联系了学生学过的知识,也能引导学生转化思维,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可见,这种方式是有必要的,教师也应当围绕这一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设计层次性问题,兼顾认知差异

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可以兼顾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和能力差异,让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之上获得进步。当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更多的工作。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问题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和挑战层,逐步引导学生深化思维,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问题,聚焦知识理解,如“什么是对称轴?”(针对数学抽象的基础认知);对于班级内的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侧重知识应用,如“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你能动手折一折验证吗?”(结合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置挑战性问题,强调拓展延伸,如“除了正方形,还有哪些图形的对称轴数量相同?”(培养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分层提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三)设计生活化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生活经验设计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实践证明,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更强了,也真正能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需从“知识传递”转向“思维培养”,从“课本封闭”转向“生活开放”。教师应通过启发性、层次性、生活化、互动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未来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反思提问效果,结合学生反馈动态调整策略,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邝孔秀 , 胡娟淼 , 姚璐 , 等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 基于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与普通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学比较研究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38(06):27-30.

[2] 常代代.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20.

[3] 周健 .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特征分析 [J]. 名师在线 ,2019(26):26-29.

[4] 闵钰婕 . 基于儿童阅读心理小学教辅书的视觉再设计 [D]. 成都 :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5] 杨国钢 . 提问有追踪 思维见深度 : 深度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 [J]. 天津教育 ,2021(2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