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间舞素材的运用与转化

作者

郭雨彤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0

一、民间舞素材的提炼

(一)挖掘民间舞素材

中国古典文论对“素材”的理解有很多种,如“形象”,“材料”等等。所谓“素材”就是艺术家在前期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中,整理而成的、未经过任何处理、精炼而成的原作资料。通常“素材”的累积往往在创作之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原始性,因此与主题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就是要具备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体态特征等。它们构成了各个民族的舞蹈的特点,正因为有了这种材料作品才显得与众不同,有着自己无可替代的吸引力。

提取民族民间舞素材需编导深入生活、民间,编导是创作主体,与社会关系密切,生活体验是创作之源和根本。因此,编写好民间舞蹈要深入民间取材。首先,从“根”与“源”发掘,这是舞蹈风格、表现手法等关键要素,“根”更多体现在文化意蕴上。其次,到实地感受民俗风情,发掘原生态民间舞蹈动作成因及文化背景,如羌族“轴转”、傣族“三道弯”,各有特色。这些都是编导从生活中汲取的材料,从中提取生动、个性的动作素材,作品题材也多源于此,形成众多独具个性的民族民间舞蹈。

(二)提炼民间舞素材

民间舞蹈编创与原始舞蹈素材紧密相关,历史中积累挖掘了诸多素材,其以民俗心理展示民间开放包容,以自娱形式展现独特审美品质。“舞蹈创作”是在素材基础上加工提炼,编创时要着手民间素材并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从民间素材提取的舞蹈会成为新作品,这就是民间舞蹈素材的升华。

首先,需将原始民间舞蹈素材提炼为可用之物,编导要对深入民间提取的素材进一步加工,取其精髓,如山东秧歌的“稳”“沉”“抻”“韧”,有了精华作品能更好表达主题、展现独特风格。其次,要提炼素材精华,编创不能原封不动搬用原素材,需有选择性结合与创新,通过拆分、重组和变化使其符合编创要求,但不能脱离原生主题、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生活是舞蹈创作源泉,舞蹈可从生活吸取无尽养分,只要善于发现,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新作品,很多舞蹈根据现实动物创作,证明舞蹈源于生活,民间舞蹈材料也来源于现实。

二、民间舞素材在创作中的运用

创作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是当代舞蹈编导艰巨且具挑战性的任务。编导创作时需对不同民族、地区、年代的民间素材提炼加工,因为所用题材反映社会生活、信仰和思想情感。从民族舞蹈中提炼代表性素材并合理运用,是编创民间舞蹈的必要依据。每个民族的舞蹈个性鲜明,民间歌舞是中国艺术宝库的明珠,主题广、内容充实、表达多样,因受人们尊敬爱护,发展前景良好。其创作材料源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由群众自编自演,具随兴自娱性,反映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人民精神。加工提炼民俗舞蹈素材时,要保留原生态特点。如舞剧《天路》从藏族同胞眼睛出发,再现青藏铁路建设“手拉手”事迹;“孔雀舞”中,傣族视孔雀为“圣鸟”,是吉祥象征,古典和现代“孔雀舞”都多有对孔雀的模拟。傣族“泼水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敲锣、跳“孔雀舞”,歌唱丰收喜悦与幸福生活。

民族民间舞蹈是通过对舞蹈素材的提炼加工来进行编创的,从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和总结的教材大多是以汉族舞蹈、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为教学主要内容。通过对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并且对舞蹈风格特点有较好的把握。在发掘舞蹈素材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继承是发展之基,利用原生态的素材来展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将民间舞蹈素材与舞蹈创作相结合。

三、民间舞素材的转化

民族民间舞蹈是在自身的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除了要娴熟地展示自身所学的技巧,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民间舞素材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不同的舞蹈素材。随着时代发展舞蹈素材也越来越多。舞蹈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在民间舞蹈创造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过去的许多民间舞蹈中,许多都是按照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来进行的,因此舞蹈的创造也是遵循了民族传统的舞蹈表现方式。尽管保持了民间舞蹈的神韵和原始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许多民间舞蹈的编创和演出中编导们也在不断地对民间舞蹈进行着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将民间舞蹈与现代舞相结合,让大众看见了不一样的民间舞蹈。

现代舞与中国民间舞蹈不同,强调舞蹈动作服务内心情绪,追求内外高度统一,擅长抒发感情。在此基础上与现代舞融合,汲取传统民族舞蹈材料,形成新方向和趋势。传统与现代碰撞,让我们反思继承与创新需求,持续探索传统与创新结合规律。改编民间舞蹈素材要尊重传统,融合时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突出其价值。如舞蹈《月光》将傣族传统舞蹈素材与当代舞蹈融合,实现传承发展,用现代化舞蹈语言探讨传统民族民间舞现代途径,突破编创模式,扩展创作限制,为民族民间舞蹈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四、结语

在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素材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在选取民间素材时,要做到感知、领会、运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精神价值。从对民间舞素材的理解与分析来看,它与舞蹈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乡土材料”是“歌舞之源”。想要推动民间舞蹈在新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就需要继承和创新这一优秀的传统。

参考文献

[1] 孟尧 . 高校民间舞课程思政中红色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与运用[J]. 尚舞 ,2025,(10):165-167.

[2] 王继敏, 张超.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民族民间舞素材的教学[J].尚舞 ,2024,(09):132-134.

[3] 盛夏 , 张麟 . 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形式语言的抽象性 [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24,(01):85-92.

[4] 华毛措 . 试析东乡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36(04):39-41.

[5] 邹鹏 . 民间舞蹈素材的采集对舞蹈作品创编的重要性 [J]. 艺术家 ,2022,(11):104-106.

作者简介:郭雨彤,女,2001.10研究生在读,舞蹈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