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全面发展探索

作者

顾应欣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城市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城市运行需求。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发展。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正在深刻改变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 AI 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AI 技术简介

AI 是人工智能的缩写,它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多种学科交叉学科,AI 技术通常由数据、算法和算力三要素构成。

数据是 AI 的基础,高质量的大数据池是训练 AI 模型的原材料;算法是AI 的核心,它决定了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以实现特定的任务目标;算力是AI 的驱动力,通常由专用的硬件如图形处理单元(GPU)、张量处理单元(TPU)等,它为算法的运行和数据的处理提供计算能力支持。AI 三要素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通过 AI 赋能后的机器设备能有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具备环境感知、信息处理、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2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通过运用物理网、云计算、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智能感知,为城市治理提供科学的辅材决策支持。智慧城市概念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和技术革新紧密相关。20 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智慧城市概念提供了广袤的“ 土壤” ,而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支撑,推动城市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3AI 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随着 AI 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治理场景中被广泛应用,在 AI 技术驱动和智能决策的加持下,城市的治理效率与服务质量得以显著提升。例如,基于AI 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智慧停车管理以及交通拥堵辅助预测与疏导,节省出行时间和成本;智能AI 安防系统可以提供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实现周界防范和入侵检测,为公共安全时间提供应急辅助响应;AI 技术还能优化能源使用,使城市能耗降低;在公共服务方面,AI 赋能的政务平台可提升办事效率,推动城市治理向精准化、高效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3.1 智能交通管理

AI 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海量交通数据,为路网交通流量预测、信号灯的智能协调控制以及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提供了坚实基础。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机器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时空数据分析构建交通流预测模型,可实现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变化拥堵状态的精准预判,为车辆提供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结合道路信号控制的智能调控手段,减少出行的平均延误时间;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AI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让车辆具备对前方车辆、行人、障碍物以及各类交通标志和信号进行快速识别能力,使车辆能够实现车道偏离、前方碰撞预警等辅助驾驶功能,让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制动或避让等安全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3.2 智能安防监控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依托AI 赋能,可在流媒体中实现特征提取、人脸识别、异常行为识别等多种功能。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可实现 99% 以上的识别准确率,被广泛应用于门禁、公共区域的治安防控等领域,为警务人员快速识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基于目标检测和行为识别模型,可有效监测人群密度、车辆轨迹及异常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

3.3 智能能源管理

在城市能源管理领域,AI 技术可以通过在智能电网、能耗预测与节能调控等方面应用,采集各类能源消耗数据,并通过建立相关能源管理模型,分析能源使用模式,预测能源使用需求并进行能源的合理优化和分配。以国家电网为例,其在多个城市试点部署的智能电网系统,通过能耗预测模型,实现电力负荷预测与动态调度,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领域,AI 技术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以及建筑物内人员活动情况,自动优化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助力城市建筑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管理目标。

3.4 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

AI 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政务智能化、医疗健康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政务智能化方面,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实现“ 一网通办” ;医疗健康领域,AI 辅助诊断系统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可对医学影像进行精准分析,提升疾病筛查准确率;教育信息化则通过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智能评测平台等,实现因材施教。

3.5 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

AI 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空气质量预测、污染源识别与治理方面具有显著成效。通过融合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AI 可构建高精度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实现PM2.5、NO₂等污染物浓度的小时级预测,提升环境监管效率,助力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AI 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对策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强 AI 技术应用顶层设计至关重要。AI 技术应用需要推动跨部门协同,构建搭建统一的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和各部门数据壁垒是 AI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步骤。在遵循整体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下,运用数据融合技术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实现如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数据的实时交互;另一方面,建立协同决策机制,借助AI 算法对跨部门数据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提供综合决策支持,提升城市治理的协同性与高效性。

同时,在AI 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也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安全予以保障。要针对 AI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环节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数据权属、隐私保护边界,运用“ 最小必要原则” 规范数据收集。采用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等现象发生。出台算法监管法规,对算法偏见、歧视等问题加以约束,建立算法审查机制。设立专门的数据隐私保护监管机构,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常态化监管,对于违反数据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形成强有力的违法震慑。

结束语

AI 技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迈进。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安防,从城市治理到公共服务,从能源管理到环境治理,AI 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也增强了城市服务的个性化与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AI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仍面临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挑战。因此,未来应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推动跨部门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共享、安全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娟,赵美玲,谢晓君.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应用策略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24):19-21.

[2]肖明.ICT 技术驱动下的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与系统集成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24,14(35):53-56.

[3]陈艳凤.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多维应用与挑战[J].建筑与文化,2024,(12):114-116.

[4]臧晓,张翠霞,孙庆东.5G 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23):124-126.

[5]杨颖,尹传民,孙铭阳.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新城建科技,2024,33(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