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灾扑救对策思考

作者

邹涛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 410003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696.8 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693.7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到了汽车总销量的 44.3% [1]。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火灾的扑救难度相对较大,扑救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切实需要积极研究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灾扑救对策,才能尽可能地降低新能源汽车火灾的危害,从而确保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灾概述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主要或完全依赖非传统车用燃料提供动力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近些年的发展十分迅速,销量几乎已经占到汽车总销量的一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产业生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整个产业生态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全面了解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知识,以更好地应用新能源汽车,同时也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为电池故障、电池过充、电气线路故障等,其中,因电池原因导致的火灾较多。相关数据显示:凌晨 0 点至6 点是新能源汽车火灾的高发时段,每年的秋季和冬季是新能源汽车的高发季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一旦起火,就会迅速形成蔓延之势,其速度之快让人咂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中的一个电池单元起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就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蔓延至整个电池,形成熊熊燃烧的猛烈态势。据专业人员测算: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起火后,最少需要喷洒10000L 水才有可能初步控制住火势,而整个过程则至少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其扑火难度远远大于传统的燃油车扑火难度。因此,积极研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火灾扑救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灾特征

第一,处理难度大。新能源汽车碰撞之后极易损坏电池,若是电池内部液体泄漏,将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与此同时,在导电介质等因素的影响下,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极易发生触电事故,给救援工作带来不便,处理难度较大。

第二,灭火时间长。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火灾事故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由于新能源汽车内部涉及到大量管线,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若是发生火灾,管线可持续燃烧,迅速蔓延到整个车厢,救援难度大。在救援环节,如果采用常规灭火方案,可能增加火灾扑救的时间。

第三,损失伤亡惨重。新能源汽车的构造复杂,若是存在着安全隐患,将会引发火灾事故,喷溅出大量的火花,威胁到周边建筑物和易燃物。如果遇到装载量较大的货车,燃烧面积进一步放大,随着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经济损失无法预估。

三、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灾扑救对策思考当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后,相关人员需要保持冷静,这样才有可能对起火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积极的扑救方案[3]。如果新能源汽车起火的火势较小,那么相关人员可以尝试使用车载灭火器进行扑灭;如果新能源汽车起火的火势较大,那么相关人员就需要立即撤离现场并报警。在撤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直至撤离至安全区域为止。另外,相关人员也需要积极提醒周围的人员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新能源汽车队周围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当新能源的电池起火时,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危急,相关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并且保护好自己和周围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准确报警。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后,如果相关人员发现自己无法扑灭火灾,那么就需要尽快报警,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以使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做到准确报警,在报警时提供准确的汽车品牌和型号,以便以专业人员顺利地开展救援工作;

第二,迅速断电。在火灾发生初期,如果相关人员发现火势是可控的并且自己当时也在车内,那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迅速断电,并且将新能源汽车的车钥匙放入信号屏蔽袋中;

第三,防范毒气。新能源汽车在燃烧时会产生氟化氢、氰化氢等有毒气体,所以相关人员要做好防范毒气工作,要尽可能地远离火灾现场或者佩戴防毒面具。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后,相关人员一定要高度警惕电池复燃,以确保不会再次发生火灾[4]。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功能及相关技术不够完善、人们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等是分不开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频率,就需要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功能及相关技术,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人们的防范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在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内外部原因发生火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应用火灾扑救对策,以使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尽可能地降低火灾的危害。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还不够完善,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火灾的防范意识还不够高,今后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强,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火灾的发生概率,使人们真正享有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 胡立嵩, 董万强, 蒲红艳, 袁伟, 张小圆, 周璇. FTA-AHP-可拓模型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分析中的综合运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1-11.

[2]陈宝平. 宏观微观与报文数据相结合在新能源汽车火灾鉴定中的实际运用与探索[J].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5, (04): 17-19.

[3]郭淑芬. 基于 PEST 分析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对比研究——以上海市和柳州市为例[J]. 中国市场, 2023, (24): 37-41.

[4]于伟. 应用高阻燃气凝胶有效改善新能源机动车动力系统防火性能的探究[J]. 今日消防, 2023, 8 (07):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