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及过程安全管理探析

作者

严国卫

温州金顺电梯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325600

引言:电梯作为城市垂直交通的主要设备,在住宅、商场、医院及办公楼中广泛应用。电梯数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更高的安全管理要求。由于电梯运行涉及多个机械、电气及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极易造成困人、夹伤甚至更严重的事故。定期的检验检测是预防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及时发现隐患、评估运行状态并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尽管当前电梯的技术水平已有较大提升,但检验检测工作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如何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做好现场操作的过程安全管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检测内容与关键技术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一、电梯检验检测的主要内容

(一)电梯参数检测

电梯参数检测是检验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该项检测主要包括电梯的额定载重、额定速度、行程高度、层站数、提升高度、平衡系数以及钢丝绳张力等运行核心数据[1]。检测人员通常使用测量工具和电子测试设备,对轿厢的运行速度进行动态采样,并与设计参数进行比对,确认是否存在偏差或异常。额定载重的核实需通过实物加载,确保电梯在满载状态下能够正常运行而不产生超限故障。对于平衡系数,则需评估对重与轿厢之间的质量比例,以确认其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

(二)整机振动检测

整机振动检测的目的是评估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该项检测主要通过在轿厢内部、顶部或底部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实时记录垂直方向(Z 轴)、水平方向(X、Y 轴)上的振动数据。检测过程中,电梯以空载和满载状态分别运行,测试人员分析其在起动、匀速运行、减速和停靠等阶段的振动强度和变化趋势。异常的振动往往反映出导轨润滑不良、轮轨间隙异常、曳引轮磨损不均等机械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乘坐体验下降或引发结构性损伤。

(三)安全部件检测

常见的关键部件包括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门锁装置、极限开关等。这些装置在电梯出现过速、失控或门未关等危险状态时,能够迅速介入并中断运行,以保护乘客人身安全。检测工作通常需模拟相应故障状态,以观察安全部件是否能够在设定阈值下准确动作[2]。例如,在限速器检测中,检验人员将其速度提升至额定动作值,判断是否能触发安全钳同步动作。缓冲器则需进行冲击测试,验证其能否有效吸收冲击能量。门锁装置检查则涵盖门闭合信号的连锁关系,确保开门时电梯无法运行。

二、电梯检验检测的关键技术

(一)平衡系数与钢丝绳张力测试

检测人员通常采用平衡系数测试装置对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质量配比进行精确测量,以确认其是否在规定的0.4 至0.5 之间。若平衡系数偏低,曳引机会承受过大负载,容易引起启动困难和制动不良;若系数偏高,则会影响下行制动距离,存在安全隐患。钢丝绳张力测试则主要用于评估各根曳引钢丝绳的受力是否均匀。技术人员使用张力仪逐根测量,并对张力值进行比对调整,以防止因张力不均导致轿厢倾斜、运行不稳甚至加速钢丝绳磨损。两项测试结果直接反映电梯整体受力状态,对确保运行平稳和延长部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轨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导轨检查时,常采用超声波、磁粉和涡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发现其内部或表面的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技术人员使用探伤仪器沿导轨表面缓慢移动,实时记录回波信号,通过对波形图像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损伤。针对导轨对接部位,需特别关注连接螺栓的紧固度与对接平整度,以防止轿厢运行时发生冲击或偏移。无损检测具有不破坏零部件结构、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特点,在电梯维护和定期检验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其检测结果为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或修复导轨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动态性能测试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运行稳定性与振动加速度。技术人员通过在轿厢内部布设多轴加速度传感器,并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在电梯启动、匀速运行及减速停靠等关键阶段采集动态参数。若启动加速度过大,乘客将感到不适;若制动过程缓慢或过快,容易导致停层不准甚至冲层。振动测试用于识别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抖动,其数据变化可能源于曳引系统异常、导轨磨损或轿厢结构松动等问题。动态测试不仅可以评估乘坐舒适度,还可作为维护预警机制的重要手段,对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和优化控制系统具有实际意义。

(四)安全动作检测

常规测试项目包括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开关和极限开关等装置。限速器检测时,技术人员人为提升其运转速度至额定动作点,观察其是否能及时触发安全钳同步动作,使轿厢强制制动。缓冲器需通过自由下落测试验证其减震效果,确保发生坠落或下滑时能有效缓冲冲击能量。门锁装置则要求在轿厢未完全关闭时,电梯系统不得允许启动。所有检测过程应记录数据并进行动作响应时间分析,以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安全动作检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梯在极限工况下是否能正确保护乘客,具有高度技术敏感性和操作责任感。

三、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规范作业行为

检验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检测工作在安全环境中顺利开展。所有参与检测的人员需持证上岗,接受过专业培训并熟悉设备结构和操作流程。工作前,技术人员需对检测工具、电源线路及防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潜在危险因素。现场作业时,应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各环节衔接有序,防止因协调不当导致事故发生。井道内及机房作业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和绝缘手套,防止机械伤害或触电。

(二)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

检测单位应在作业前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机械伤害、电气故障、高处坠落、夹击等多种风险因素。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隔离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潜在危险点,避免在设备带电或运行状态下进行高风险操作。管理者应督促现场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所有安全装置正常运行。

(三)应急措施准备

现场应配备急救设备、消防器材和紧急通讯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检测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应急演练,熟练掌握逃生路线和应急操作流程,提高现场处置能力。与维保单位和救援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救援。所有应急措施需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3]。完善的应急准备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

四、结论

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中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电梯系统和不断提高的安全标准,检验技术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检测人员也应提升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建立覆盖检测前、中、后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侃.电梯检验中的控制系统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5,(09):125-127.

[2] 邬栋. 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及过程安全管理探析[J]. 中国标准化,2022,(14):137-140.

[3]秦大喜.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