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

宋忆洲

引言:铁路信号系统作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的稳定和乘客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信号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多变。如何有效识别安全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铁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因素,提出综合防护措施,期望为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网络攻击类型及威胁特点

铁路信号系统面临多种网络攻击威胁,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尤为常见,常引发系统运行异常甚至全面瘫痪。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通过大量流量干扰,导致信号设备通信中断,严重妨碍列车调度和运行安全。内部人员滥用权限或操作失误也是潜在的风险源,可能导致系统配置错误、敏感信息泄露或数据篡改。不同攻击方式对系统的影响差异显著,防护难度较大[1]。为了有效应对,必须全面识别各种攻击特征,结合系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护策略,从而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保障铁路信号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软硬件漏洞与系统风险点

铁路信号系统中的软硬件设备长期运行,设备老化和维护不足导致安全漏洞频发。软件版本更新滞后,补丁难以及时应用,增加了攻击面。信号系统中的通信链路普遍缺乏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截获或篡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系统集成过程中接口安全措施不完善,攻击者可能利用接口漏洞侵入核心信号网络,扩大安全风险范围。为控制这些风险,必须加强技术升级和漏洞修补,提升设备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完善系统接口安全管理,降低潜在威胁,确保信号系统的安全稳定。

(三)人为因素及管理不足

网络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容易出现误操作或安全疏漏,影响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和更新工作缺乏规范流程,导致安全漏洞得不到及时发现和修复,增加系统暴露风险。面对突发的安全事件,部分单位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处理不及时,影响事故控制和系统恢复。管理机制不完善、职责不清晰等问题也制约了安全防护效果。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和完善应急预案,是提升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

铁路信号系统的网络安全基础之一是实现分级分区管理,将核心信号网络与办公网络、互联网环境严格隔离。隔离措施有效避免外部网络直接影响信号系统,减少攻击面。防火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边界,对数据包进行过滤,阻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流量进入信号系统。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将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为独立网络,限制数据交换范围,提升网络安全性。访问控制策略基于身份认证和权限分配,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设备能够访问敏感系统和数据。细致的权限管理减少内部威胁风险,防止越权操作。结合物理隔离和逻辑控制,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极大增强信号网络抵御入侵的能力,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保护铁路信号系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使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保护,防止通信内容被截获或篡改。存储环节的数据同样通过加密手段避免泄露。身份认证机制的强化提升了系统登录和操作安全,多因素认证结合密码、生物特征和硬件令牌,极大增强了访问安全性。认证系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关键系统,确保操作可追溯。加密和身份认证的协同作用保障了信号系统的通信安全和信息安全,避免因数据泄露或身份冒用而引发的安全事件,为铁路信号运行提供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

(三)入侵检测与实时监控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是铁路信号系统安全防护的核心技术。IDS 通过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识别异常和恶意活动,及时发出预警。IPS 不仅能够检测,还能自动阻断攻击行为,防止入侵扩散。实时监控结合日志分析技术,对网络访问记录、操作日志及异常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安全人员快速发现潜在威胁。安全事件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制定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持续的监控与响应提升了铁路信号系统对复杂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保障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三、铁路信号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铁路信号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保障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应细致具体,涵盖日常运维、设备管理、权限分配等多个环节,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系统漏洞与隐患,推动漏洞修补和风险整改,防止安全事件发生。供应链管理同样重要,应严格筛选供应商,对设备和软件来源进行安全验证,防止恶意代码或后门风险[2]。通过制度建设,形成覆盖全流程的安全管理闭环,提高铁路信号系统整体防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环境的稳定可靠。

(二)强化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

提升铁路信号系统安全防护水平,离不开对员工的系统培训和意识培养。应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专项培训课程,涵盖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操作规范、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置方法,增强员工安全操作能力。定期组织模拟网络攻击和安全事件演练,提高员工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反应与协同处理能力。培养重视安全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激发主动防范的责任感。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有助于构建坚固的安全防线,减少因人为疏忽或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信号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三)构建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机制

铁路信号系统应急响应体系需科学设计,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事件的识别、报告、处理和恢复流程,划定责任分工,确保遇到安全事件时能够高效协调应对[3]。多层次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至关重要,关键数据和系统应在不同物理或云端环境进行备份,以防止因攻击或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响应效率和恢复能力,及时完善预案内容。完善的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机制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保障铁路信号系统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四、结论

铁路信号系统作为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其网络安全水平直接影响列车调度和运营的稳定性。全面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因素,有助于识别系统面临的多种威胁,包括网络攻击、软硬件漏洞及人为管理等问题。采用网络隔离、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有效增强系统防护能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员工培训以及建立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为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燕梅. 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护措施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6):140-142.

[2]宋绍华. 铁路信号系统区域边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2,19(04):38-42.

[3]李洪赭,闫连山,陈建译,等. 基于威胁分析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风险评估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2,57(06):1334-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