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控费下医院药事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面临日益严峻的控费压力。药事管理作为医疗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医保控费下医院药事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实现合理控费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为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 年1 月至12 月医院收治的60 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疾病;接受药物治疗且疗程≥3 天;医保类型为本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或终末期肾病;住院期间转科或非计划出院。
1.2 方法
药事管理部门联合临床科室实施了三项核心成本控制策略:通过优化药品目录限制辅助用药(如丹参酮ⅡA)并优先选用国家集采品种(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强化处方审核机制由临床药师每日拦截不合理处方(如超适应证用药)并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药品全流程追溯系统强化效期管理。通过药品遴选-处方监管-流通追溯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药事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成本控制策略前后患者的人均药品费用、药品费用占比变化,同时关注高值药品使用率与抗生素使用率情况。通过对比这些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策略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3.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σX±σS) 的数据。 1% 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 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个时间段患者药品费用分析
资料统计显示,实施药品成本控制策略后,药品费用占比、高值药品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等核心指标均呈现显著改善趋势(表1)。
表1 患者药品费用评价

2.2 药品费用指标的双重差分法比较
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药品成本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以策略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两阶段为处理组。结果显示药品费用占比显著下降(净效应值-
, P=0.003 );高值药品使用率显著降低(净效应值-
,P<0.001 );抗生素使用率显著优化(净效应值- .9.8% , P=0.002 )。
表2 药品指标的双重差分法比较

3 讨论
在医保控费政策背景下,医院药事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实施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通过基于医保控费要求的药事管理策略,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多部门协同管理的重要性,药事部门与临床科室的紧密配合是政策落地的关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核心价值,其专业干预显著提升了药物治疗的经济性。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控制与医疗质量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平衡。本研究采用的精细化管控模式,不仅符合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手段在药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处方审核、大数据分析用药趋势等,以持续提升管理效能。这些经验对其他医疗机构在医保控费背景下的药事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医保控费要求的药事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更高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助力医院在医保改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师春焕,郝日光,宁金堂.DRG/DIP 付费下药事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0):66-68.
[2]鲍小栋,郑桂茹,夏建洪,等.品管圈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9):173-177.
[3]李少冬.对“ 十四五” 期间医院药事管理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2,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