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管控措施

作者

余松波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 528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首先分析了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等方面。接着阐述了其对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工作学习效率等方面的负面作用。最后从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手段应用、城市规划优化和公众意识提升等角度提出了管控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管控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来源

(一)交通噪声

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使得交通噪声成为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以及摩托车的高速行驶声等,在道路周边区域形成高强度的噪声污染带。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时段和路段,车辆频繁启停,噪声持续不断且强度增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尤其是在车站附近和列车通过弯道、道岔等部位时,噪声更为明显。

(二)工业噪声

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如机床、风机、泵、压缩机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具有强度高、频率范围广的特点。工业企业通常集中在特定的工业园区,但周边居民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小型加工厂、作坊等,由于设备简陋、降噪措施不到位,其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干扰尤为严重。而且,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连续性,如钢铁厂、化工厂等,使得周边居民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工业噪声环境中。

(三)建筑施工噪声

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打桩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建筑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基础施工阶段,打桩作业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噪声;在主体施工阶段,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噪声持续不断。而且,建筑施工活动通常在白天进行,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时间重合,对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休息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二、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生理健康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污染环境中,居民的听力系统首当其冲受到损害。噪声强度超过85分贝(dB),会使听觉细胞受到损伤,初期表现为暂时性听力阈值位移,如耳鸣、听力下降等,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此外,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的居民,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噪声也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引起激素分泌失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居民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

(二)心理健康影响

噪声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持续的噪声干扰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易怒等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增大。在噪声环境中,人们难以放松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精神疲劳和心理疲劳。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噪声污染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成长,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等。对于老年人,噪声可能加重其孤独感和心理负担,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等疾病。此外,噪声污染还会对居民的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三)睡眠质量影响

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和精力的重要过程,而噪声污染却严重干扰这一过程。夜间的噪声会使居民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深度睡眠时间缩短。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而且,长期睡眠质量差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居民更容易生病,降低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工作学习效率影响

在噪声环境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上班族的工作都会受到很大干扰。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噪声会影响他们的听讲效果和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后的作业和复习也难以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于上班族来说,噪声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在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岗位,如办公室、实验室等,噪声污染可能会导致工作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而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就感。

三、噪声污染的管控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类噪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监管责任主体,加大对噪声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更加详细、严格的噪声污染防治标准和规范,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或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等),制定相应的噪声限值标准,并明确违反标准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对噪声污染行为形成有力的法律约束。

(二)加强技术手段应用

1.噪声源控制技术

对于交通噪声,推广使用低噪声轮胎和发动机技术,优化车辆结构设计,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排放。在道路建设中,采用吸音、隔音性能良好的路面材料,如多孔沥青路面等,减少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同时,在交通干线两侧设置隔音屏障,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噪声传播特点,设计合理的屏障高度、长度和结构形式,有效阻挡交通噪声向周边居民区传播。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低噪声生产设备和工艺,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降噪改造,如安装消声器、隔音罩、减振器等。通过优化工厂布局,将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并远离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利用建筑物的阻隔作用降低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要求施工单位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静力压桩技术代替锤击桩技术,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噪声。在施工现场设置可移动的隔音棚,对噪声较大的施工工序进行封闭作业,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在道路两侧、居民区周边、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等区域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形成绿色隔音带。植物的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部分噪声,起到降低噪声传播强度的作用。同时,合理设计城市绿地的布局和结构,使其与建筑物、道路等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噪声防护屏障。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中,提高其隔音性能。采用双层玻璃、隔音墙体材料等加强门窗的密封性能,减少外界噪声传入室内。对于新建住宅、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隔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既有建筑,可以通过加装隔音门窗、进行墙体隔音改造等措施,提高其隔音效果。

(三)优化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将居民区、文教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区域与交通干线、工业区、商业区等噪声源区域进行适当的分隔,避免相互干扰。例如,在城市新区规划中,将主要交通干道设置在城市边缘或通过地下隧道、高架桥等方式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将工业区规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居民区保持足够的防护距离,中间设置绿化带等缓冲区域。同时,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过程中,对噪声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功能,搬迁或改造噪声污染企业,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结语:噪声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睡眠质量、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社交生活。为了有效管控噪声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手段应用、优化城市规划和提升公众意识等综合措施。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形成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才能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应将噪声污染防治作为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创新管控方法和技术,持续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伟.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与监测技术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01):192-194.

[2]侯晓燕.噪声监测常见问题的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9):87-88+94.

[3]杨晓庆.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常用方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71.

[4]蔡菁雯.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