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罗少婷

潮州市饶平县技工学校 广东省潮州市 515726

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系统性渗透思政内容,强化立德树人实效。英语作为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蕴含丰富思政资源。技工院校英语教学需突破传统框架,结合专业特色定制教学方案,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

一 、课程思政含义

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系统性渗透思政内容,强化立德树人实效。英语作为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蕴含丰富思政资源。技工院校英语教学需突破传统框架,结合专业特色定制教学方案,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

二 、红色文化传播载体——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的定义与特征:

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基础,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英语变体(葛传椝,1980),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关键桥梁。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文化负载词:如“ 红船精神” (The Spirit of the Red Boat)、“ 长征” (The Long March),通过音译/直译保留文化内涵;

2. 独特句式与语篇:反映中式思维逻辑的英语表达;

3. 译借词创新:如“ 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等文化符号的国际传播。

注:中国英语非独立语言,需遵循标准英语规范,同时强调文化准确性。

三 、红色文化中国英语融入英语教学策略

(一)、深挖理论课堂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整合,深挖理论课堂思政元素。通过尝试用英语讲述革命故事、历史事件、解读红色经典诗词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红色文化的魅力。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① 音译词。中国英语中的红色文化音译词是红色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些音译词不仅保留了中文词汇的发音特点,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如:红船精神(The Spirit of the RedBoat),“ 红船”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条小船,因此被直译为“ RedBoat” 。红军(The Red Army)在英语中,“ 红军” 被直接音译为“ The RedArmy” ,这一称谓不仅在国际上广为人知,也成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

② 译借词。译借词是在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过程中,借用原语中存在而译语中不存在的概念或事物时所使用的词汇。译借的对象是那些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表达的事物或概念,通过借用,使得这些外来的概念或事物能够在译语中得到表达和传播。译借包括借意、借形和借音三种形式,其中借意是翻译的常态,因为介绍译入语中所无的事物或概念是翻译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例如,汉语中的“ 一国两制” 译为“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以及英语中汉语过去没有的概念和事物如“ democracy”(民主)“、telephone”(电话)等,都是通过借意的方式进行翻译的。

③ 中国英语红色文化独特句式。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革命历史背景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表达中。如:

“ Long live… ” 句式:例子: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种句式在中国英语中非常常见,用于表达对国家、领袖或重要事件的尊敬和祝福。它直接借用了中文中的“ 万岁” 表达方式,并通过“ long live” 这一英语短语来传达相似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英语红色文化句式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砌或语法结构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充分理解中国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其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国英语红色文化句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 中国英语红色文化语篇。如:

The Long March七律《长征》

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Long March,

红军不怕远征难,

Holding light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以上例子展示了中国英语中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些表达不仅有助于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课堂教学与拓展

① 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到红色景区进行研学旅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用英语讲述红色故事,锻炼学生的英语翻译和表达能力。

②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红色景区提供志愿服务,为国外友人提供英语讲解,传播红色文化。

③ 文化交流:与外国友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用英语介绍中国的红色文化,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

④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如智慧树、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教育平台,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文化资源库。制作红色文化英文海报、编写红色文化英文故事等。

⑤ 红色文化英语角: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教师具备深刻的红色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教学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机制。例如,与思政课程教师合作开展联合授课或专题讲座等活动。

(四)、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多个维度的激励机制,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可以设立优秀教学案例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对在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优奖励。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通过中国英语融入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是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路径。未来需深化“ 英语+专业+思政” 三维融合,构建本土化教学资源库,强化教师跨文化思政能力,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同时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莹莹.中国英语融入综合英语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校园英语,2024,(09)

[2] 谢涵,王益明.“ 一带一路” 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的ELF 理论在“ 英语口语” 课程中的教学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4,36(01)

[3] 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英语,1995,3-4。

[4]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