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背景下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徐晓红
阿尔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 137801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森林碳汇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国有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碳汇工作中肩负重任。乡土种苗资源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开发利用乡土种苗资源,能提升林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2.1 资源调查不全面
许多国有林场对乡土种苗资源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部分珍稀乡土树种因未被准确掌握分布与数量情况,难以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运用,导致资源优势未充分挖掘。
2.2 培育技术落后
乡土种苗培育技术相对传统,一些先进的无性繁殖、组培等技术应用不足。种子处理、育苗基质选择等环节缺乏科学规范,致使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后续造林成效与碳汇能力。
2.3 资金投入不足
开发利用乡土种苗资源需大量资金用于资源调查、培育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但目前国有林场资金来源有限,政府财政支持难以满足需求,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限制了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
三、碳汇背景下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3.1 加强资源调查与评估
国有林场开展乡土种苗资源调查与评估,需构建 “ 空天地一体化” 监测体系。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遥感设备,可快速获取大面积林场植被影像,精准识别不同乡土树种分布区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将树种信息与地形、土壤等环境数据叠加,直观呈现资源分布规律。例如,福建某国有林场通过此技术,发现了一片濒危乡土树种群落,不仅为其设立了特殊保护区,还依据数据模拟其最佳生长环境,为后续扩繁提供科学指导。同时,采用碳通量测量仪等设备,对不同乡土树种的碳吸收能力进行长期动态监测,量化其碳汇潜力,为优先开发高固碳潜力的种苗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乡土种苗资源的科学规划与高效利用。
3.2 提升培育技术水平
提升乡土种苗培育技术水平,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国有林场与林业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可将实验室中的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借鉴广东某林场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模式,引入组培快繁技术,针对珍稀乡土树种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稳定的种苗。同时,在现代化育苗基地建设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灌溉与施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自动调节水肥供给,既节约资源又能为种苗生长创造最优环境。此外,推广轻基质育苗技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制作育苗基质,不仅环保,还能增强种苗根系活力,提高移栽成活率,从而培育出更多适应碳汇造林需求、固碳能力强的优质乡土种苗。
3.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需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政府层面,除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外,可设立专项基金并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如对开展乡土种苗资源开发的林场给予贴息贷款,降低其融资成本。同时,制定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以浙江某国有林场为例,通过 PPP 模式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企业出资建设碳汇林并获取碳汇收益,林场则提供土地与专业技术,实现互利共赢。此外,探索开发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如碳汇期货、碳汇债券等,将乡土种苗培育与造林项目纳入碳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金融机构与社会投资者,为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稳定且多元化的资金支持,破解长期以来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保障
4.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多维度发力。在人才引进方面,国有林场可与林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定向引进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碳汇计量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黑龙江某国有林场通过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每年接收优秀毕业生充实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上,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围绕乡土种苗培育新技术、碳汇项目开发与管理等主题授课;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先进林场或科研单位进修学习。此外,积极举办或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林场工作人员与外界沟通的平台,使其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4.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推动国有林场乡土种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明确乡土种苗资源在碳汇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中予以突出。这样,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使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这一领域。在土地使用政策方面,应优先保障乡土种苗培育基地与科研设施的用地需求,简化土地审批流程,确保项目能够快速启动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在税收政策上,政府可以通过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方式,降低企业和林场的运营成本,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乡土种苗资源的开发中。例如,广西某国有林场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后,节省的资金被投入到新品种的研发中,推动了本地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扶持乡土种苗培育和碳汇项目的开发,确保产业的长远发展。
4.3 强化宣传教育
强化宣传教育是提升公众对乡土种苗资源开发利用认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营造全社会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国有林场可以通过与地方媒体合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专题报道,向社会公众普及乡土种苗资源的多重价值,特别是在碳汇减排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林场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制作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和图文内容,将枯燥的技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信息,以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关注。例如,云南某国有林场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乡土树种培育过程的短视频,成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互动,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乡土种苗及其环保功能的认知。同时,林场还应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和科普讲座,通过现场展示和互动体验,提高民众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度。
五、结论
在碳汇背景下,国有林场开发利用乡土种苗资源意义重大。通过加强资源调查、提升培育技术、拓宽资金渠道,以及完善实施保障措施,国有林场能够更好地发挥乡土种苗资源优势,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兰芳,李嘉琛,陈清清.集体林区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以湖南省 216 个国有林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9(03):23-36.
[2]刘娟,马裕霞,姚能昌,等.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5,50(03):174-181.
[3]李国栋,葛红艳.国有林场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省国有林场为例[J].南方林业科学,2024,52(06):59-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