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水域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对策与措施

作者

孙义虎

河北省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新河县消防救援大队

一、水域救援类型

水域救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静水水域事故救援、激流水域事故救援、结冰水域事故救援三种。

(一)静水水域事故。静水水域指水体处流动很小或者不流动的状态,常见池塘、湖泊、水库、沼泽等。静水水域的事故十分常见,虽然静水水域看起来不如激流水域或者结冰水域更加危险,但实际上静水水域也隐藏着若干的风险。

(二)激流水域事故。激流水域常见于河流、渠道,呈现水体快速流动特点。因为水流与岸边摩擦,激流水域通常两岸流速相对于中心较慢、中心的流速更快。

(三)结冰水域事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冰、湖、海等各类水体表面会结冰,北方居民会在冰层上开展捕鱼作业或娱乐活动等,极容易引起冰层破裂,发生危险。

二、水域救援存在的不足

一是规章制度学习存在显著疏漏。《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水域救援技术应知应会手册》及水域救援“ 五个决不允许” 等核心规范,是划定救援行动边界的“ 安全底线” ,消防救援人员应该严格恪守、牢记于心准则要求。但是从各种事故案例来看,部分消防救援人员规章制度的学习浅尝辄止,既没有系统掌握条款细节,更未理解规章制度背后的安全逻辑,导致安全意识出现“ 断层” 。

二是水域救援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发现,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对水流形态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存在明显认知盲区,也缺乏如何快速识别不同水流特征的实用技能。装备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面对不同水流形态对装备性能的不同影响,装备性能参数、适用的水域救援环境、使用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导致救援中因冰面坍塌、触电、急流卷入、舟艇翻覆等情况,从而出现救援人员伤亡。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在进行水域救援任务中,在面对不同水域流态面临的危险时认识不足,救援任务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穿戴水域救援防护服、专用救生衣、救援手套等相关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同时,在救援活动过程中,救援者对被救者没有穿戴救生衣等现象时有发生。因不能有效地使用防护装备,导致救援活动出现伤亡事故。其次,面对极端或者突发情况的环境下应急装备使用技巧认知模糊,导致因装备误用阻碍救援进程,更可能因装备突发故障使安全屏障失效。

三是水域救援技术存在明显短板。训练实战效性不强,常态化基础技能训练占比偏高,但模拟实战环境的演练、救援战例复盘以及针对伤亡事故案例的针对性训练较为薄弱,导致救援技术更新滞后,难以适应复杂场景需求。人员在核心能力上明显不足:安全风险评估不够精准,组织指挥效能不高,技战术运用缺乏灵活性,装备操作熟练度不足,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救援舟艇操作技能存在短板:部分舟艇抗浪性能较差,在超出设计参数的水域环境中冒险救援,易导致翻覆;一些单位为舟艇螺旋桨加装防护罩,却造成推力减弱、行驶速度下降;而在内涝、洪灾等复杂水域,因杂物较多,极易引发螺旋桨缠绕、损坏或挂机熄火,导致舟艇失动、失控并驶入危险水域,最终发生倾覆等严重险情。

三、水域救援难点

(一)技术难度高,救援难度大。在水域救助中会面临诸多的难点,稍有不慎则面临救援失败。如在激流水域中进行救援时,救援人员无论是涉水还是驾舟,在湍急的水流中救援人员也同样面临跌倒、舟翻沉、被湍急水流卷走等危险。在冰面救援时,上层被冰雪覆盖,下方情况难以辨识,是静水还是湍急流水,是否存在冷暖水层交流漩涡等现象都不得而知。

(二)救援时间紧,救援任务重。无论是哪一种水域中进行救援时,都面临着极为紧迫的时间考验。人在落水后一旦不慎呛水,极容易慌乱,进而呛水愈发严重,导致缺氧并对人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从呛水到溺亡,整个过程通常仅为3~10 分钟。因此在水域救援中的时间是十分紧迫的,稍有延误则会出现伤亡[2]。

(三)现场情况复杂,突发情况多。水域救援中往往现场会有各类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出现,如器材装备出现故障、救生艇马达被水草缠住无法

前行、救援人员不慎摔倒跌伤。

四、水域救援的举措

(一)严格把控筛选、培育与训练全流程。水域救援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在人员筛选、培育及训练各环节,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一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明确规定所有参与水域救援的人员,必须均需达到潜水员筛选及水域救援专项培育训练的游泳标准。班组成员需依据岗位职责分工,每名消防救援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绳索救援体系、舟艇操作、水下救援、岸上救援等各类救援技能。

二是借鉴国外先进培育训练体系。针对消防救援的潜水培育训练机构有国际应急反应潜水(ERDI)等。通过这些机构系统化课程开展培育训练,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

三是强化理念与专业知识学习。邀请地方水利专家专题讲授水文地理知识,帮助救援人员熟悉江河湖泊的水文、水情、水系状况,掌握水域灾害发生规律及各类急流特点,全面认清水域救援中潜藏的危险。

(二)紧握实际作战训练这一根本。强化水域救援专业实力重点基于水域救援实际作战训练以及实际践行,实际作战训练即为完美实现水域救援任务的基本保障。

一是应该契合实际作战进行训练。为了强化消防救援团队在水域救援层面上的专业级别,应该进入江河湖泊以及水流很急的区域,在能够控制危险的先决条件下,进行实际作战训练,标准化作战环境,实际施行救援的技术能力,优化班组之间的协作,凸显设施的运用。

二是应该设立模拟训练装备。打造水域救援模拟训练装备能够把实际作战训练的关口向前移动,借助构造和水域灾害实际情况贴近的急流、深水、黑暗、沉船、落水车辆、水下空间狭窄等模拟情形,让水域救援人员在贴切灾害的实际境况中开展水域救援技能训练。

三是应该深度的知晓管辖区域内的水域状况。应该联系管辖区域的现实情况,提高对管辖区域里江河湖泊状况的知晓程度,采集对应的的材料数据,开展实际场地的演习训练,持续提高应急方案的可实际操作程度。

(三)平稳优化后勤保证这一基本。战勤保障保证是强化水域救援团队专业级别的基本,强化消防救援团队的水域救援实力一定要贯彻落实后勤保证这个主要元素。

一是应该强化专业配套设施。现在,水域救援配套设施已经达到了个人防护的标准,专勤的配套设施能够实现基础的水域救援,将来的配套设施需要按照针对性、配套性、高效性、前瞻性准则,按照不一样的水域事故种类,搭配对应的水域下方侦察检验、救生、破拆、通讯、运送等前瞻性设备以及其余特别的设备,慢慢的打造出攻克艰难险阻的战斗实力。

二是应该提升配备设施的标准化管控利用。坚定的同时重视构建以及管控、利用,借助优良的管控、科学的搭配准备、恰当的利用让设施构建的结果更加稳固,避免“ 重视建设轻视管理” 、“ 重视建设轻视利用” 的情况发生,让设施起到最大程度的作用;构建执勤、备份、训练设施的管控准则、利用标准,保证设施不受损,能够很好的利用。

三是应该优化完备战勤保证以及联合行动系统,强化全方位应急处理的实力。构建起将本级消防战勤保障大队当成核心,全面的运用崭新建立起来的灭火应急救援中心的优点,完成好水域救援设施的补给以及储备,完备战勤保障系统层面上的巡察检验设施、现场抢修等有关体制。

结束语

水域救援在专业性、技术性层面的要求很高,为深度强化水域救援级别,快速促进国家全方位的消防救援队伍类型转变以及水准提升,我们应该全面的知晓自己身上的职责以及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的位置,对于以上缺陷,严谨分析,汇总强化,从而契合现在水域救援的崭新

参考文献

[1]2017 年全国消防部队水域培训班培训手册

[2]《水域救援技术体系化教学》 应急管理出版社(2025 年)

[3]李朱辉 《中国科技信息》《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