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方法使用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

曹明建 王哲

国能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引言

铁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钢轨作为列车运行的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钢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列车的反复碾压、环境因素等产生各种缺陷,如裂纹、磨损等。钢轨探伤车能够快速、高效地对钢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这些潜在缺陷,而自动对中方法是钢轨探伤车准确检测钢轨的关键技术之一。自动对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探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对钢轨缺陷的判断和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对不同的自动对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钢轨探伤车的特点

1.1 检测精度高

钢轨探伤车搭载先进的超声波探测系统,能够精确识别钢轨内部存在的各类缺陷。采用多通道探测技术,可同时检测轨头、轨腰和轨底部位,对细微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具有极高的检出率。配合智能算法分析,有效区分真实缺陷与干扰信号,显著降低误报率。探测系统可适应不同轨型和磨损状态,保持稳定的检测精度。

1.2 自动化程度高

钢轨探伤车配备自主导航系统,可实现预设线路的自动巡航检测。集成数据处理单元,实时完成检测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存储,自动生成标准化的检测报告。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预警。部分型号支持远程监控和操作,大大减少人工干预需求。自动化设计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工作连续性。

1.3 适应性强

钢轨探伤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检测需求灵活配置探测模块。具备全天候工作能力,适应高温、低温、雨雪等多种恶劣环境。底盘系统经过特殊设计,能够平稳通过道岔、曲线等复杂区段。配备多种电源方案,包括内燃机、锂电池和接触网供电,满足不同线路条件。先进的减震系统确保车辆在高速运行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检测性能。

2 常见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方法及原理

2.1 机械式自动对中方法

机械式自动对中主要依靠机械结构来实现。它通常由导向轮、弹簧等部件组成。导向轮与钢轨侧面接触,当探伤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偏移时,导向轮会受到钢轨侧面的作用力,这个力通过机械结构传递,使弹簧产生相应的形变。弹簧的弹力会促使导向轮和整个探伤装置向正确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中。简单来说,就像用一根有弹性的绳子拉着探伤车,让它始终保持在钢轨的中心位置附近。

2.2 电磁式自动对中方法

电磁式自动对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探伤车上安装电磁传感器,当探伤车偏离钢轨中心时,电磁传感器与钢轨之间的电磁场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被传感器检测到,并转化为电信号。控制系统接收到这个电信号后,会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控制执行机构(如电机)动作,调整探伤车的位置,使其重新对中。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的“ 磁力手” ,能感知探伤车的位置偏差,并通过电磁力将其拉回正确位置。

2.3 激光式自动对中方法

激光式自动对中是利用激光的高方向性和高精度特性。在探伤车上安装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激光发射器向钢轨侧面发射激光束,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当探伤车对中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处于特定位置;一旦探伤车偏移,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信号位置就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个位置变化,控制系统可以计算出偏移量,并控制执行机构调整探伤车的位置,实现自动对中。这类似于用激光作为一把精确的“ 尺子” ,时刻测量探伤车与钢轨中心的距离。

3 不同自动对中方法使用效果对比

3.1 对中精度

机械式自动对中方法的对中精度相对较低,这主要受限于机械结构的固有精度和弹簧弹性等物理因素。在探伤车长期运行过程中,机械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和松动现象,这些因素会进一步降低系统的对中精度,导致探伤车难以精确保持在钢轨中心位置,通常会产生几毫米甚至更大的位置偏差。电磁式自动对中方法通过对电磁信号的精确检测和处理,能够实现较高的对中精度水平。该技术可以检测到极其微小的位置偏移量,并快速做出相应的位置调整,一般能将整体对中偏差控制在较小的毫米级范围内。激光式自动对中方法在对中精度方面表现最为出色,这得益于激光具有极佳的方向性和定位特性,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位置参考信息。配合先进的激光检测和控制系统,可以将探伤车的对中偏差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甚至达到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为钢轨探伤作业提供了极高的位置准确性保障。

3.2 环境适应性

机械式自动对中系统展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主要源于其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不依赖于复杂的电子设备或特定的电磁环境条件。该系统能够在高温、低温、潮湿或干燥等多种气候条件下保持基本的工作性能,甚至在存在轻微灰尘和杂物的环境中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电磁式自动对中方法对电磁环境较为敏感,在强电磁干扰区域如高压电线附近或变电站周边,电磁传感器容易受到干扰而导致检测信号失真,进而影响对中精度。激光式自动对中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弱,大气中的灰尘、雾气、雨水等介质都会对激光传播产生散射和衰减效应,强光环境也可能干扰激光接收器的正常工作。

3.3 维护成本

机械式自动对中系统由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其总体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机械部件的清洁保养、润滑处理以及常规检查,需要更换的主要是弹簧、导向轮等易损件,这些部件价格较为经济且更换操作技术要求不高。电磁式自动对中系统因包含电磁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精密电子设备,其维护成本显著提高。这类电子元件不仅本身价格较高,而且容易出现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参数调试,同时系统还需要定期进行校准检测以确保工作精度。激光式自动对中系统的维护成本最为昂贵,其核心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属于高精度光学设备,对使用环境和维护条件要求极为严格。

结束语

不同的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方法各有优缺点。机械式自动对中方法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维护成本低,但对中精度相对较低;电磁式自动对中方法对中精度较高,能适应一般的铁路运行环境,但维护成本较高且对电磁环境敏感;激光式自动对中方法对中精度最高,但环境适应性较差,维护成本也最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铁路运行环境、探伤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自动对中方法。对于一些对探伤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运行环境较为恶劣且经济成本有限的铁路线路,可以选择机械式自动对中方法;对于大多数一般的铁路线路,电磁式自动对中方法能够满足需求;而对于一些对探伤精度要求极高、运行环境相对较好的重要铁路线路,如高速铁路等,激光式自动对中方法则是更好的选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自动对中方法,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晓龙.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方法使用效果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5,28(S1):137-140.

[2]石永生,张滋黎,钟艳春,等.基于光电的钢轨探伤车超声探轮自动对中系统设计及验证[J].中国铁道科学,2023,44(05):29-38.

[3]钟艳春,马运忠,李培,等.既有 GTC-80 型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系统升级改造[J].中国铁路,2018,(06):98-102.

[4] 钟 艳 春 . 钢 轨 探 伤 车 激 光 自 动 对 中 系 统 研 制 [J]. 铁 道 建筑,2016,(10):121-124.

[5]刘晓东,李长春,沈健,等.高速钢轨探伤车自动对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道学报,2005,(0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