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李丽华

阿拉善盟就业服务中心 750306

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急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职业培训工作,下面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为例,从稳就业、促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谨供交流参考。

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现状

(一)符合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员情况。

依据《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内财社〔2024〕373号)要求,符合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劳动者。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重点群体和企业职工等,通过培训可以重新获得就业能力或创业机会。按人员结构可分为:年龄结构、教育背景结构、职业背景结构、性别结构等。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 25-45 岁;培训人员教育背景主要集中为“两后”生(初中毕业后和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职业背景主要集中在有求职意愿和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性别结构女性多余男性。

(二)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情况。

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举例:2023 年全盟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 5640人次,发放补贴 418.09 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计划 3300 人次的170.91% ,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 690 人次;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 383 人次;创业培训 359 人次。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展翅行动4208 人次,发放培训补贴 574.68 万元。2024 年截至目前全盟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 2190 人次,发放补贴 208.41 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计划 2190人次的 105.07% ,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 498 人次;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 134 人次;创业培训 320 人次。从实际工作效果看,近三年的就业重点群体培训人数较 2016 年--2018 年下降 60% 以上。历年就业重点群体培训报表数据为:2016 年 5210 人,2017 年 5114 人,2018 年 5024 人,2019 年 1387人,2020 年 1276 人,2021 年 1519 人,2022 年 1420 人,2023 年 1073 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因部分政策条件限制导致近年来就业培训重点群体人数逐年下降。

(三)职业技能培训方式。

阿拉善盟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线下培训方式,在课堂培训中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覆盖职业技能和创业所需的基础知识,课后通过考试检验培训成果,对培训合格学员颁发证书。在实践式培训通过老师讲解和演示、各个学员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培训,旨在提升学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无人机、面包烘焙、客房服务员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

(四)职业技能培训意愿调查及培训成效。

全盟各旗区依托街道办社区网格员、乡镇苏木社会保障所协理员、承训机构,采取电话回访、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劳动者培训意愿采集,重点调查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学生等重点就业群体,2024 年截至目前共采集信息 1853 条,通过微信发放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意愿征集信息 677 条。发挥职业学院等公办机构办学优势,鼓励积极承担各类培训的培训机构,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品质。围绕市场需求和紧缺专业(工种)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旅游、健康养老、面包烘焙、青储饲料加工培训班以及新业态新工种等技能培训。对部分有培训意愿,但又超龄的不能享受培训补贴的人员,各级就业部门积极与培训机构协调,在开班时允许让他们当“旁听学员”,为全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劳动者就业创业意识不强,参训的积极性不高。

受政策限制技能培训周期普遍较长、“慢就业”现象和择业观(如 90 后、00 后的劳动者对于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处于观望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主观意识不强。农牧民等群体由于抗旱等活动出现工学矛盾,配合度不高,动员难度大。

(二)新兴职业工种设备成本较高,培训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培训专业已不能满足城乡劳动者对新业态、新专业、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但因定点培训机构经费不足,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受限,部分企业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工种和新兴专业培训能力不足。

(三)培训资源错配,培训内容市场匹配度低。

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补贴职业(工种)种类不足,其他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限制了培训对象的选择。培训内容上,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工种没有列入目录,补贴性培训目录更多依据政府职业资格的目录进行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匹配度比较低。

(四)政策门槛过高,符合补贴性培训生源少。

严格按照符合享受培训政策及补贴要求的人员进行审核,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培训政策的人员少,且大部分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因培训课时长、监管严、路途遥远等原因放弃培训,部分培训出现为完成任务凑人数式培训现象,培训效果和就业率难以保证。部分农牧民成立了合作社具有经营者身份,无法被纳入培训范围。创业培训与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联系不够紧密,大学生及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培训意愿低。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培训就业双向互动的工作格局。

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和抖音、微信等各类媒体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求职能力实训工作,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和学习意识,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采用问卷调查报名意愿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吸纳培训生源及意愿,让真正有提高技能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劳动者参加培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培训需求调查,建立需求资源库,通过组织培训对接会、拓岗联络会等方式,探索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的政校企合作新格局,建立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培训品牌。

2024 年 6 月 21 日,盟委召开委员会议强调要立足阿拉善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精细化工、新能源、沙产业、驼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阿拉善盟要在自治区补贴性培训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全盟特色产业组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院校做好信息对接,响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相关专业(职业)培训目录,面向社会发布培训职业(工种)、等级、就业去向等信息。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大胆创新,将技能培训与实现就业有效融合,改变传统单一的集中授课、填鸭式的教学等模式,逐步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互联网 + 职业培训”、名师带徒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打造地方特色培训品牌。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争取降低补贴性培训要求门槛,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将培训补贴享受人群分为就业人员与未就业人员,就业人员包括企业法人、职工、个体工商户法人、用工等所有已就业人员,未就业人员包括未就业状态的所有人员,放宽人员资格的限制,让更多未就业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培训。结合本地实际,对游离于国家、自治区政策之外的培训群体,完善加大培训政策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就业,超出国家、自治区政策范围的培训群体与培训专业(工种),由地方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