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策略与实践探究
刘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图书馆 225200
人类依靠阅读汲取知识养分、实现自我成长、锤炼思辨能力,这一过程构成文明传承的基石。作为知识传播枢纽,公共图书馆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持续履行双重职责:保障公民信息公平获取,促进社区文化生态繁荣。信息技术经历指数级跃进,移动终端深度渗透日常生活,纸质阅读遭遇根本性解构,数字化阅读渐成主流选择,直接引发实体图书馆借阅数据持续走低。置身数字洪流,公共图书馆亟待启动系统性变革,突破传统服务边界,重构阅读推广方法论体系。本研究系统梳理可行创新路径,提炼实证有效的实践范式,旨在为文化机构转型提供路径参考,助力全民阅读生态建设迈向新阶段。
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基础较弱
多数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逐步完善,资金配置、硬件设施及人力储备仍存在缺口,经费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经济周期变化制约着常规运营与阅读项目的持续性,馆员团队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专业培训机制缺失导致知识结构滞后,直接影响推广活动成效[1]。
(二)模式较为单一
借阅服务与实体活动仍是主流推广形式,以书籍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难以覆盖多样化受众群体,固定书目推介与读书沙龙占据主导地位,沉浸式交互设计与场景化体验内容开发不足,同质化策略削弱用户参与动力[2]。
(三)缺少适合途径
数字技术迭代加速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宣传渠道呈现局限性,社交媒体运营活跃度低,智能化工具构建多维推广网络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跨年龄层、文化圈层及阅读偏好的定制服务尚未形成体系,技术赋能与用户需求存在断层。
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策略与实践
(一)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推广条件
保障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在于稳定资金与资源供给,现代化进程中,图书馆功能已超越传统书籍借阅服务,成为社区文化生活核心载体。地方政府有必要规划专项预算,扶持图书馆在推广活动中探索创新路径。政府借助政策倾斜与财政激励,引导图书馆设计多层次推广项目,每年围绕特定文化主题制定方案,组织“全民阅读月”、读书节、书展等活动。这类实践显著提升读者参与度,塑造良性阅读生态,青少年群体兴趣培养效果尤为突出。同时,公共图书馆需开拓多元融资渠道以分散资金风险,同企业、社会组织及教育机构形成战略协作。企业赞助不仅缓解图书馆经费压力,更能优化活动内容与资源配置:部分案例中,馆企联合举办“企业家读书分享会”,邀请商界人士讲述个人阅读史,有效激发公众学习动力。此外,资金配置应重点投向信息技术升级,现代读者对新技术的依赖性持续增强,作为知识传播枢纽的图书馆必须适应趋势。数字化阅读器、VR 体验设备的引入,既改善服务质量又优化用户体验:穿戴 VR 装置进入中世纪城堡虚拟空间,读者能同步接收角色对话与场景互动,这种多维感知显著深化文本理解。最后,数字图书馆建设同步推进,电子书籍、学术期刊、有声读物构成庞大资源矩阵,满足差异化需求。技术赋能的阅读模式对年轻群体具有天然吸引力,某馆借助 VR 开展儿童科幻主题活动,让参与者以宇航员视角探索星际奥秘,以科技与文化的交融重新定义阅读边界。
(二)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推广方法
信息爆炸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中枢亟需革新阅读推广形式,增强吸引力并优化服务效能。策划主题性活动成为提升读者黏性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节庆文化与社会热点切入,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活动体系激活全民阅读动能。实践中,图书馆可以依托节日节点策划主题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儿童节期间推出亲子共读专场,馆方提供多样化童书资源,配备专业导读员指导亲子共读技巧;设置趣味互动与心得分享环节,儿童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书中情节,沉浸式体验激发阅读内驱力,让家庭阅读习惯在游戏化场景中自然养成。同时,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重构,常见的包括情人节、母亲节期间策划"书页传情"主题季,举办"爱在书中"主题系列活动,鼓励读者撰写与书籍相关的感人故事;开展征文比赛并优选作品发布于官网及宣传平台,特邀书法家现场创作书籍主题艺术作品,装置艺术与文本叙事形成多维度展览空间。此外,实施数字化活动的多维联动,实践中,社交媒介深度嵌入活动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生态。世界读书日期间采用"直播+社群"双轨模式,学者、作家与读者代表组成云端对话圈;设置实时弹幕互动与幸运抽奖环节,签名本、文创礼盒等激励机制形成裂变传播效应,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优势,突破地域限制吸引远程参与者,显著提升活动辐射范围。最后,要注重主题社群的深度运营,可以按读者兴趣组建经典文学、科幻小说等专题小组,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作者对谈、影视赏析等多元活动;建立"领读人一共读者"双轨培养机制,馆方联动高校教授开展文本细读工作坊,让学术视角与大众解读形成互补效应;开发"共读打卡"小程序记录成员阅读轨迹,数据可视化呈现社群成长路径。
(三)应用线上平台,拓展推广途径
公共图书馆需结合自身特点与目标群体需求,构建多元化线上平台,除微信公众号、APP 和官方网站外,可开辟专属学习社区,整合在线课程、书评分享、作家讲座等模块;这类数字空间既能系统性呈现馆藏资源,又能增强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较为常见的是微信公众号的运用,可以采用图文混排形式推送新书资讯与主题书单,增设微课堂专栏开展图书深度解读,实时更新阅读活动预告。并且提供 APP 服务,开发界面简洁的移动终端应用,集成在线借阅、预约管理、智能荐书功能,支持读者按兴趣定制个性化阅读方案。也可以运营官方网站,保持新闻版块动态更新,开辟线上留言区收集用户反馈,形成双向交流机制。同时,实施有效的社交媒体互动,公共图书馆应深度融入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场域,策划符合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内容,如:抖音挑战活动,发起“#书香挑战#”主题短视频征集,用户拍摄阅读场景并添加专属标签分享,借助社交裂变效应扩大书籍影响力;微博读书活动,设置月度阅读主题,鼓励用户发布读书笔记并设立精选奖励,通过互动话题提升图书馆品牌曝光度。此外,建立线上阅读社区,构建虚拟阅读社群成为现代图书馆推广的核心路径,读者可在此分享书评、交流体验、互荐好书。可以每周指定共读书目,成员先行自主阅读后参与视频会议研讨,深度解析文本内涵,培育沉浸式阅读氛围;设立书评专区供读者自由发表观点,定期组织作家线上见面会,搭建创作者与受众直接对话的桥梁;
结语:
公共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时,需明确现存问题并创新解决方案;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活动设计、强化数字平台建设,有效激发公众阅读兴趣,助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将超越传统藏书功能,转型为全民阅读生态的孵化器与文化价值传播中枢。
参考文献:
[1] 刘景会. 文旅融合视域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4,33(5):105-112.
[2] 高静. 文化润疆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探索[J]. 图书馆学刊,2024,46(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