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关系研究
庞雪梅 朱丽
江苏信博空间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是对国土空间的使用进行统筹安排与用途管控,最终实现永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工作的一项关键措施,为土地资源利用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
1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概念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旨在通过实施有效措施,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和促进土地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从而达到土地使用的最优化。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节约用地,即在建设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土地消耗,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集约用地,涉及提高每块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率,确保土地使用的密集度和产出最大化;最后,整合与置换,通过合理调配和规划地区土地的供应和储备,优化土地结构和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在价值并实现其最大化效益。因此,为了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优化我国的土地使用结构,并提高区域土地的使用效率,必须依托科学指导、标准化管理及市场机制来推动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
2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协调发展策略
2.1 源头防控,低效用地集聚利用
为了提高低效土地利用效率,必须从源头上进行防控和集聚利用。首先,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低效土地管理机制,对全市低效用地进行系统评估和动态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 GIS 技术,制定低效土地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目标和路径。其次,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有效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对低效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和结构优化。例如,上海市推出的“旧区改造计划”,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成功将多处老旧工业区改造成现代商业综合体,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再次,推进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土地再开发项目,同时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各方合作共赢。最后,强化监督和评估,建立低效用地改造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定期对改造项目进行督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效率和改造效果的持续提升。
2.2 生态保护与修复
(1)划定生态红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纳入红线保护范围。
(2)生态修复与治理。针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例如,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修复,恢复其生态价值;对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3)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更是为市民打造高质量生活空间、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可以规划并建设一批融入地方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的绿地公园或休闲广场,使其成为济南市的一道风景线。这样的绿色空间承载着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更是市民日常休憩的理想空间。通过精心设计公园绿地,引入多样化的植被景观,构建丰富多彩的绿色生态体系,既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够调节气候,进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休闲广场是连接城市与自然、有益于居民健康生活的桥梁,休闲广场可以串联起各个绿地公园,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为市民提供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鼓励市民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2.3 大力清理闲置土地,缓解土地资源紧缺
闲置土地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是引起土地资源紧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积极行动,对这些闲置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和清理,这将对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直接且显著的效果。在国家法律框架的指导下,应增强依法行政的力度,确保闲置土地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对于那些储备土地及使用效率低的土地,政府部门需要与土地所有者或管理单位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协调。通过这种沟通交流,可以提升他们的节约意识,引导他们拆除不合理的建筑并进行合理重建。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这些单位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土地所有者或管理者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针对符合无偿回收条件的闲置土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无偿收回;而对于不符合该条件的闲置土地,土地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针对性策略制定活动,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采取针对性强的“一地一策”策略,以此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在探索这些闲置土地的潜在用途时,也可以考虑如何将土地利用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尤其是在中国全面脱贫之后,如何通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帮助稳固脱贫成果,支持农民走向富裕,这是土地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2.4 科技引领,推动集约用地发展
第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为基础不断研发新的土地资源分析等先进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精准预测土地需求,进而引导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第二,采取绿色生态保护措施,根据相关部门颁布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建设规章制度,构建具有循环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确保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比如,针对矿区、工业废弃地等,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旅游、教育产业的融合力度,促使生态系统的保护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和价值最大化,致力于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此外,在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前,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重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生态系统。第三,加大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结合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在发展中积极落实集约用地相关政策指标,借助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积极落实和执行激励政策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补贴等支持,依法惩处违反土地资源保护法规的企业,以此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落实,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基础。
结语
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关系的深入研究,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规划与实际脱节、政策执行不力等挑战。未来,需加强科学规划和政策体系完善,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协调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毓.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20(49):525-526.
[2]高若寒.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开展方法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1(12):38.
[3]陶慜.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