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及设计
陈建芳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闽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闽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在文化认同感塑造的核心阶段,将闽南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2.1 闽南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体现了地方历史、地理、民族等多重因素的交融与演变。闽南地区,涵盖福建南部及台湾地区,以其独特的语言、习俗、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闽南文化因其独特的语言、丰富的习俗、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包容的宗教信仰而形成鲜明的内涵与特征,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
2.2 闽南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闽南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闽南文化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闽南地区独特的语言、民俗、艺术和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基础汉语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可运用闽南民间传说、古典诗歌以及传统戏曲等题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教授学生《妈祖传说》不仅能够传授语言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传统信仰与民间文化的魅力。[1]
其次,闽南文化在教育中促进了德育的渗透。闽南文化强调家庭、乡土和集体的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闽南习俗中的伦理道德,帮助学生理解孝道、尊重和诚信等传统美德。例如,结合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团圆和家族关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2]
再者,闽南文化的多样性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空间。闽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闽南歌谣、布袋戏等,可以作为跨学科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水平。参与这些艺术活动,学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规划与闽南文化遗产相关的实践导向学习,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程的关键环节。闽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民俗、语言、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从中挑选出与语文教学目标相契合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语言应用能力。[3]
首先,选择内容应体现闽南文化的代表性。例如,闽南的民间故事、传统戏曲和谚语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素材。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南音》、《木偶戏》等艺术形式融入到语文课堂,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他们的家庭故事、节日庆典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再者,老师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特征,选取适宜其年龄阶段的知识。比如,针对初学者,可以选用简单易懂的民间故事,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更为复杂的传统文化素材,引导他们展开深度的探讨与反思,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关注闽南文化的传统性,还应兼顾其现代性和适宜性,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闽南文化的丰富元素,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一方面,主题课程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可以围绕闽南文化中的经典故事、民间传说或传统习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例如,在学习《闽南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故事情节,鼓励他们使用方言进行对话,深入体验闽南文化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庙会或传统工艺展,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之处。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与感受,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讨论,促进了对艺术的了解与思考。
另外,通过艺术创作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可指导孩子进行笔、剪纸、国画等和闽南民俗文化有关的艺术创作。例如,鼓励学生效仿闽南传统的剪纸技艺,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并在班级中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传统艺术形式,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化的感知。
多媒体教学活动同样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运用视频、动画等多元化媒介,呈现闽南文化的独特性,以此引导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同时受到影响。例如,可以播放闽南传统音乐或舞蹈的视频,随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艺术形式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5]
最后,结合节庆活动开展的主题活动也能深化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在春节时可以举办一个“春节知识竞赛”,让学生们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并测试他们的知识水平。在中秋节时,可以组织一个“中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学习和欣赏中秋诗词的优美意境。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例如写春联、制作灯笼、赏月诗歌朗诵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节日的氛围,还能通过活动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内容,更能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闽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张锦茹.当代闽籍艺术家的“纯粹”与“变化”——以蔡国强艺术作品为例附视频[J].收藏与投资,2025,(02).DOI:10.19897/j.cnki.scytz.2025.02.025.
[2]黄殷殷,欧阳超群.学生公寓管理中闽南文化多元智能育人实证研究附视频[J].内江科技,2025,(02).
[3]林依妮,朱力.向阳剧场焕新归来仍是闽南文化“放映机”[N].,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