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信息化融合的社会应用实践:价值创造、挑战应对与发展趋势
张茜
吉林日报社(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 1518 号 130500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与社会对财务管理的智能化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依赖人工操作与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误差率高、决策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人工智能凭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深度分析与智能预测,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注入新动能。二者融合不仅重塑企业财务流程,更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展现巨大潜力。然而,技术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数据隐私泄露、算法黑箱等风险。如何在释放技术红利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信息化融合的价值创造
(一)财务流程自动化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财务管理从人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流程机器人技术,可自动完成发票识别、凭证生成、对账结算等重复性工作,大幅减少人工干预与操作失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解析合同条款、财务报告等非结构化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显著提升信息处理效率。这种自动化升级不仅释放财务人员精力,使其聚焦战略分析与决策支持,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财务体系的响应速度。
(二)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财务分析模型,能够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实现预算预测、风险预警与投资决策优化。通过分析历史财务数据与市场动态,人工智能可精准预测企业现金流变化趋势,提前识别经营风险;在投资决策中,智能算法综合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为管理层提供量化决策依据。此外,人工智能还可生成可视化财务分析报告,以直观图表辅助非财务人员理解财务数据,推动企业决策科学化。
(三)社会经济效能提升
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金融机构利用智能风控模型评估企业信用水平,提高信贷投放精准度,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部门通过财务数据智能分析,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这种技术赋能推动社会经济运行向精细化、透明化方向发展,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三、融合实践中的核心挑战
(一)技术实现瓶颈
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依赖高质量数据与强大算力支持,但现实中数据分散、标准不一、完整性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复杂财务场景对算法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模型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跨领域关联分析时仍存在局限性。此外,人工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问题制约其在财务决策中的深度应用,算法黑箱导致结果难以被审计与验证,增加合规风险。
(二)管理与组织变革阻力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形成的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难以适应智能化转型需求。企业内部对新技术接受度差异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存在操作技能不足、职业发展焦虑等问题;管理层在转型决策中面临短期成本投入与长期效益不确定的矛盾,导致技术应用推进缓慢。此外,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缺失,阻碍人工智能模型获取完整数据,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
(三)伦理与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应用引发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争议。财务数据涉及企业核心商业机密与个人敏感信息,若在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缺乏有效保护,易造成信息泄露;算法训练数据偏差可能导致决策歧视,影响财务公平性。同时,人工智能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面临严峻挑战,恶意攻击或系统漏洞可能引发财务数据篡改、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四、挑战应对策略
(一)技术创新与优化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突破数据处理与算法瓶颈。研发适用于财务场景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提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探索可解释人工智能算法,增强模型透明度与可信度。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规范数据采集、清洗与存储流程,确保数据质量。同时,引入边缘计算、云计算技术,提升算力支持,满足大规模财务数据分析需求。
(二)管理模式与组织协同变革
企业需推动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向敏捷化、扁平化转型,设立智能财务部门或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财务人员技能培训,培养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具备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管理层应制定长期转型规划,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通过试点项目逐步推广人工智能应用。
(三)风险防控与伦理规范建设
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建立算法审核机制,定期评估算法公平性与合规性,避免决策偏差。制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明确技术应用边界与责任主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与行业组织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技术应用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五、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融合深化与应用场景拓展
未来人工智能将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更强大的技术生态。在财务管理领域,智能合约技术可实现自动结算与履约监控,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的业务数据将为财务分析提供更丰富维度。应用场景也将从基础核算向战略财务、业财融合等高端领域延伸,推动财务管理全面智能化。
(二)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升级
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财务人员,而是与人类形成更高效的协同关系。未来财务决策将采用“人机协同”模式:人工智能负责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提供决策建议;财务人员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对算法结果进行审核与修正。这种模式既能发挥技术效率优势,又能弥补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缺陷。
(三)行业标准与监管体系完善
随着技术应用普及,行业将逐步形成统一的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规范系统开发、数据接口与安全防护要求。监管机构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结语
人工智能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融合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其在社会应用中创造的价值已得到广泛验证。尽管面临技术、管理与伦理等多重挑战,但通过持续创新、模式变革与制度完善,有望实现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的平衡。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应用深化,二者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范式革新,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国青. 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 黄志龙. 智能财务理论与实务[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
[3] 王兴山 . 智能财务:新技术驱动下的财务革命 [J]. 会计研究 ,2022(4): 12-21.
[4] 李闻一 . 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财务与会计 ,2021(11): 45-50.
[5] 孙健.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