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寓文化”视阈下的“党建 + 公寓”育人新模式与路径探究

作者

张虹

浙江理工大学 310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独具特质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社区。良好的校园文化渗透在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重要的党建思政教育阵地之一;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理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建设内涵、加强自身党组织建设和协同育人功能,把党建引领思政的理念转化为构建“党建+公寓”的育人新模式,不断扩大育人的覆盖面和增强育人的“磁化效应”。

一、构建“党建+公寓”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党建+公寓”育人模式以夯实公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基,充分激活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效能,构建起以点带面、层层辐射的育人格局,在学生公寓内营造出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浓厚育人氛围。从思政教育维度看,该模式有效扩充了公寓育人的力量储备,将党建工作与公寓管理深度融合,为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精准且有力的实践抓手。在价值观引领层面,依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寓党建活动,将价值引领融入学生的日常点滴。不断推动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目前“党建 + 公寓”育人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党建 + 公寓”育人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对提高学生公寓育人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队伍不专业、活动载体不丰富等问题,故充分认识“党建 公寓”育人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2]

一是缺乏系统化、制度性的党建工作机制。高校党建工作在宏观层面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系统化机制,然而作为高校学生党建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建+公寓”模式,其工作机制却不够健全。在制度规划上,“党建 + 公寓”缺乏系统性设计,多以单一的活动策划,或是结合迎新、毕业季等节点开展特色党日活动为主,与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保障党建工作在公寓中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二是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在开展党建进公寓的过程中,主要参与育人的队伍与公寓育人整体的思政队伍都是以学生思政辅导员、公寓管理人员和部分党员学生干部为主,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够,专业化的思政队伍仅是在公寓育人环节中的一些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工作。三是缺乏灵活、覆盖面广的党建活动载体。尽管学生公寓党建活动已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策划、组织、开展及总结等环节,但多以党建宣传栏、党员公示牌等传统宣传方式。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这种宣传形式难以吸引“00后”大学生群体,导致活动效果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四是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的党建业务培训。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制度化的工作,尽管大部分高校已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但党员在学生公寓起到模范作用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学生党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公寓党建知识培训,在公寓党建工作中的素养不高,制约了“党建 + 公寓”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探索“党建 + 公寓”育人新模式构建的有效路径

探索“党建 :+⋅ 公寓”育人新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建在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公寓育人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针对高校党建进公寓制度落地不足的现状,需构建系统性、下沉式的党建工作机制。可结合不同专业及学生特点,量身定制公寓党建专项制度。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宣讲等活动,同时在各楼栋设立党建服务站,打造“零距离”服务阵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难题。同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进公寓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确保制度执行有力、工作长效推进。

(二)加强和深化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队伍。打造高素质公寓党建工作队伍是落实育人模式的关键。整合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宿舍管理人员力量,组建基层党建先锋队;邀请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党建顾问,发挥其经验优势,开展专业指导与监督;深化党建带团建机制,吸纳优秀共青团员加入党建志愿者队伍,培养储备优秀人才。通过分层管理、协同联动,构建上下贯通、职责明晰的育人队伍体系,为党建进公寓工作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三)丰富和创新学生公寓党建活动载体。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如线上依托微信等社交平台,整合“学习强国”等优质资源,开设“开学第一课”等特色专栏,以鲜活的网络内容占领思想高地;线下围绕公寓场景,策划特色党日活动,推进党建示范宿舍创建,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景,以“学习型宿舍”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让党建工作在学生群体中“活起来”“火起来”。

(四)开展和强化学生公寓党建业务培训。强化公寓党建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学生党员等不同群体,分层分类开展业务培训,推动“为人民服务”理念扎根公寓。发挥思政教师理论优势与学生党员实践优势,通过“双导师”协同指导,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确保党建进公寓工作精准高效开展,在学生公寓树起鲜明的党建旗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齐常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J].高校后勤研究,2022(07):21-24.

[3]朱莎莎,罗银春.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路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8):51-54.

课题: 2024 年党建与思政课题,课题编号:DS20240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