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许明才
身份证号码 370724198211041419
一、引言
智能建筑融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设备智能管控,为用户营造舒适、便捷、节能环境。给排水系统关乎用户日常,其稳定性、可靠性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为重要。传统给排水系统依赖人工,存在能耗高、水资源浪费、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引入,可实时监测、精准控制与智能管理给排水系统,解决传统弊端,提升建筑品质。
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自动化控制技术依实际用水需求精准调控水泵频率和阀门开度,避免过度或不足供水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夜间或低峰用水时段,系统自动降低水泵转速、减少供水量,实现节能节水。实时监测调节管网压力,防止管网漏水造成水资源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2 降低能耗
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可实现水泵变频调速。根据用水流量和压力需求,自动调整水泵转速,避免恒速运行的能源浪费。研究显示,变频调速水泵比传统恒速水泵能耗降低 30%-50%⨀ 。合理安排设备启停时间,避免频繁启动的额外能耗,进一步降低系统整体能耗。
2.3 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运行,一旦发现设备故障、水质异常等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如某台水泵故障,系统自动切换至备用水泵,保障供水连续性。长期记录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可提前预测故障,及时维护保养,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2.4 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借助通信网络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远程监控管理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实时查看运行参数、设备状态,远程控制设备启停、调节运行参数。这种模式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响应系统问题,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 给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3.1.1 恒压供水控制
智能建筑给水系统中,恒压供水较常见。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压力,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据预设压力值与实际监测值偏差,采用 PID 控制算法调节水泵转速或台数,使管网压力维持在设定范围。这种方式满足不同用户不同时段用水需求,避免管网压力异常损害用水设备和管网。
3.1.2 水箱水位控制
利用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箱水位,水位降至下限值,控制器启动水泵供水;水位升至上限值,控制器停止水泵运行。为防水位传感器故障致水箱溢水或无水可用,常设置多重水位保护,如高低水位报警及紧急切断装置。
3.1.3 水质监测与处理控制
智能建筑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高。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管网上的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中余氯、浊度、酸碱度等参数。水质不达标时,系统自动启动消毒、过滤等水质处理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2 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3.2.1 污水泵自动控制
建筑排水系统中,污水泵自动化控制对及时排除污水、防止外溢至关重要。液位传感器监测集水井液位,液位上升到启动液位,控制器启动污水泵排水;液位下降到停止液位,控制器停止污水泵运行。为保证污水泵正常运行和寿命,常设置多台污水泵交替运行,并实时监测记录运行时间、故障状态。
3.2.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控制
智能建筑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可有效收集、存储和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全面监控管理雨水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降雨达一定强度且水质符合要求时,系统自动打开收集阀门,将雨水引入收集池;收集池水位达上限,自动关闭阀门。雨水利用阶段,根据用户需求和收集池水位,自动控制水泵将雨水输送至景观灌溉、道路冲洗等用水点。
3.2.3 排水管网监测与故障诊断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通信网络,实时监测排水管网流量、压力、液位等参数,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及时发现管网堵塞、漏水等故障。检测到故障,系统自动定位并报警通知维修人员。长期分析管网运行数据,还可为管网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提供依据,提高排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四、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面临的挑战
4.1 技术集成难度大
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涉及多领域技术,不同技术兼容性和集成性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当前市场设备和系统接口标准不统一,系统集成易出现数据传输不畅、设备不兼容等问题,增加建设和调试难度。
4.2 数据安全问题
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互联网融合,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产生大量包含用水信息、设备状态等敏感信息的运行数据。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系统面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故,将影响给排水系统运行,威胁用户隐私和建筑安全。
4.3 专业人才短缺
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属跨学科领域,需要既懂建筑给排水专业知识,又掌握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短缺,制约技术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4.4 初始投资成本高
建设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购置大量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及通信设备,还要进行软件开发和集成,初始投资成本高。较高的初始投资可能影响开发商或业主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
五、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向更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析系统运行数据,精准预测诊断设备故障,提前维护,避免故障发生;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用水习惯和需求,优化运行策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5.2 系统集成度进一步提升
未来,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将更注重与建筑内其他系统(如空调、照明、消防系统)的集成协同。构建统一建筑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提高建筑整体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如消防系统启动时,给排水系统自动切换至消防供水模式,保障消防用水。
5.3 绿色节能技术广泛应用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绿色节能技术将在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更广泛应用。研发应用高效节能的水泵、阀门等设备,降低系统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给排水系统提供部分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
5.4 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为解决技术集成难题,未来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将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将制定统一设备接口、通信协议及系统设计规范,促进不同厂家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推动技术普及应用。
六、结论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给建筑给排水领域带来变革。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远程监控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尽管面临技术集成、数据安全、人才短缺和初始投资等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绿色节能和标准化方向持续发展。未来智能建筑建设应重视该技术应用,优化系统设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人们打造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恒.智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实践[C]//可持续工程设计与实践交流会论文集.2025:1-3.
[2]张裕.探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24(11):142-145.
[3]马宇辉,姜伟娟.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9):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