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董澜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作者简介:董澜(1983-09),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本科,职称:图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档案学。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作为学校服务师生阅读、文化交流的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基于此,文章着眼于高职院校,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意义。其次,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持续发展,文章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管理
2023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数字化是智慧化的基础,而这一政策的提出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和方向。高职院校作为为党为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加强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
1、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1.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当前,智慧校园已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校园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高职对其进行智慧化转型,能有效推动智慧校园建设[1]。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自助借还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智能设备,实现智慧阅读、智慧学习。而智慧校园也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对校园进行全面管理。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可实现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等进行连接,从而构成智慧校园的完整生态,推动智慧校园加快实现。
1.2满足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
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图书馆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使他们的阅读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数字化特征。传统的图书馆以纸质阅读为主,也容易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阅读需求。而智慧图书馆能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可能,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进行阅读和学习。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包括资源的数字化的建设,而这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纸质化阅读和数字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阅读需求。
1.3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图书馆在书籍借阅、查找等方面,需要花费时间排队让管理人员逐一查询,这种方式造成浪费时间过度消耗的弊端,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而智慧图书馆能让学生在智能设备辅助下完成自助借还书、自助查询等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图书馆中的智能化设备还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分析学生的书籍阅读数据,进而向学生精准推送书籍、活动,促使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转向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重塑学生图书馆阅读体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2、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2.1加强智慧图书馆智慧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管理,需加强智慧资源的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图书馆内文献资源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离不开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应善于运用数字化技术、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智慧术,对图书馆的文本、珍贵手稿、历史文献等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分类,从而实现线上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智慧图书馆数据集成和资源整合建设。高职院校可加强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数据接口标准,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处理,建立智慧图书馆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提高数据集约化程度,助力智慧图书馆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2.2加强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管理,可加强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助力学校统一管理智慧图书馆[2]。一方面,高职院校建设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需重视终端的互联互通。智慧图书馆终端互联互通是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各终端都处于互联互通的状态,才能有效发挥出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对此,高职院校可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智慧图书馆的自助借阅设备、电子阅读平台等各种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数据网络。同时,高职院校运用云计算技术,把各终端的数据信息上传至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云端,实现智慧图书馆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构建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需注重服务功能的完善。为此,高职院校要在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中融合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管理数据设计自动挖掘、梳理分类等服务功能,并对各终端的数据信息展开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各终端数据的管理需求,促进智慧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强化管理实效。
2.3加强智慧图书馆管理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管理,需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建设好智慧图书馆人才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智慧化管理人才,需优化管理人才队伍结构。智慧图书馆对管理人才有着更高的技术和专业素养要求,而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对现有的管理人才进行优化。同时,高职院校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从高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引进具备智慧化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壮大管理人才队伍,提升管理人才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智慧图书馆管理人才,应加强人才培训。为此,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定期组织管理人才进行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操作演练,组织管理人才跨学校、跨区域学习先进智慧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增进管理人才对智慧图书馆管理的理解,熟练掌握管理平台新技能,提升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是教学现代化发展和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价值,同时,通过加强智慧资源、全终端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智慧图书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栓栓, 徐瑾.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J]. 传媒论坛, 2022, 5 (04): 88-91.
[2]靳沛, 唐凤君.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4, (35):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