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刘丽
河北省盐山中学
引言:随着 ChatGPT、文心一言等一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助手”,教育领域也深受此波及,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高中信息技术作为连接学生与数字世界的桥梁,生成式所展现出的强大技术优势和应用潜力,也逐渐变革其传统教学模式所暴露出内容之后以及方法单一相关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理念与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质量,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深入探索这一领域,不仅关乎课程自身的优化和发展,更是为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数字素养的未来人才夯实重要基础。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一方面,从知识传递层面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基于海量数据,整合信息技术学科中各类知识要点,并将晦涩抽象的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重新梳理与呈现,可打破传统教材在内容组织与表达上的局限,得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其具备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进行模拟对话,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咨询且及时答疑解惑,从而弥补教师因时间、精力有限无法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疑问的不足,使知识传递更加精准高效。
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生能力培养视角,生成式人工智能所营造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比如在面对编程创作或者数字媒体设计学习任务时,学生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获取更为多元的思路与技术支持,打破自身桎梏,不再受限于自身知识储备与经验,其可大胆尝试新的创意与方法,在不断探索中突破思维定式,既能够针对性提升实践技能,又可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为其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以素养导向重塑教学目标,锚定创新方向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跳出传统知识传授框架,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塑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开展锚定方向。以《感知数据》一课为例,传统教学目标更多聚焦于数据定义以及类型划分基础概念,而以素养为导向重塑价目表,则需将数据意识、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培养贯穿始终,比如教师可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依赖,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作为新型生成要素的重要价值,使其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感知数据在人工智能运行中的核心作用,进而培养其数据意识以及数字化学习良好习惯,真正锚定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方向。
(二)动态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智能融合课程体系
除了重塑教学目标以外,也需打破传统教材的固定模式,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动态整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认识信息》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当下智能时代,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信息运作逻辑,优化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场景与信息的概念以及特征基础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智能写作工具如何分析用户输入的文字信息并生成文章为例,教师可借此详细讲解信息的可加工性与价值性,并带领学生进行事件,使其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信息的多元形态与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智能交互学习生态
聚焦于课堂教学层面,也需变革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交互学习生态,实现差异化教学与精准化指导。以《数据科学的兴起》一课为例,教师可深度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窠臼。比如教师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与智能对话系统实时沟通,针对数据科学的核心概念提出疑问,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通俗易懂语言的即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或者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项目式学习,课前先让学生借助智能学习平台观看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制作的微课视频,了解数据科学基础知识,课中让学生结合真实数据项目,并利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课后让学生围绕人工智能反馈系统进行自评,从而构建起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智能交互学习生态,让学生在互动与实践中深化对数据科学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既是其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便捷,构建起智能融合的教学新范式。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不断深化教学实践创新,探索更多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从而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学生打开通向未来数字世界的大门,真正实现以科技赋能教育、以教育塑造未来。
参考文献:
[1]刘超.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6):46-49.
[2]邓智杰,王阳.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信息技术思维型课堂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24(3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