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

作者

杨毅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320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集团作为煤炭生产的主体,其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煤炭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技术为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和智能决策,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煤炭集团设备管理现状

2.1 设备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煤炭集团仍然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理念,以设备维修为中心,忽视了设备的前期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报废处理等环节的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导致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无法从整体上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2.2 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一些煤炭集团已经引入了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设备台账管理系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往往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也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设备的日常事务管理,缺乏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难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2.3 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困难

煤炭生产环境复杂,设备分布广泛,且部分设备运行工况恶劣,这给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大部分煤炭集团的设备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简单的传感器采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无法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4 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依赖经验

在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煤炭集团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容易导致故障诊断不准确、维修时间长等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进度。

三、大数据在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3.1 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振动、转速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3.2 提高设备故障预测准确性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故障数据以及相关的环境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故障时间和故障部位,为设备维修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的概率。

3.3 优化设备维修决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设备维修方案进行优化。例如,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故障预测结果,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和维修内容,避免过度维修和维修不足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维修历史数据的分析,选择最佳的维修方法和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3.4 实现设备资源优化配置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煤炭集团的设备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包括设备的数量、型号、分布位置、使用状况等信息。通过建立设备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成本。

四、基于大数据的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4.1 构建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

煤炭集团应构建一个统一的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以及设备管理业务功能模块。通过该平台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处理等环节。同时,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能够与集团内部其他信息化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2 加强设备运行数据采集与管理

在设备上安装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同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预处理,去除噪声数据和异常数据。此外,还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和流程。

4.3 建立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模型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历史运行数据和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模型。常见的故障预测模型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专家经验和知识,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确保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4.4 实现设备维修智能化管理

基于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计划。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维修资源进行管理,包括维修人员、维修工具、备品备件等。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合理安排维修人员和维修任务,提高维修效率。同时,建立维修知识库,将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和归档,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4.5 培养大数据设备管理专业人才

煤炭集团应加强对大数据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现有设备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和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大数据分析、计算机技术、设备管理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设备管理团队。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创新工作。

五、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煤炭集团为例,该集团在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前,设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设备利用率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集团构建了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加强了设备运行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了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模型,并实现了设备维修智能化管理。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设备故障预测方面,通过建立的故障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的准确率达到了 85% 以上,有效减少了设备突发故障的发生次数,降低了设备停机时间。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化维修决策,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和维修资源,使得设备维修效率提高了 30% ,维修成本降低了 20% 。在设备利用率方面,通过对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设备利用率从原来的 60% 提高到了 75% ,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六、结论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大数据设备管理平台,加强设备运行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模型,实现设备维修智能化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煤炭集团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煤炭集团还应注重培养大数据设备管理专业人才,为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建军,谢明军,白晶.基于“大数据”的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探索[J].煤矿安全,2018,49(8):269-272.

[2]赵志茹,于雄飞.大型煤炭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6,42(10):63-66.

[3]张逸群.M 煤炭集团设备管理对策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