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探究

作者

梁镝

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方向,旨在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本文从教育改革需求、学生全面发展及语言能力提升三个维度,探讨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以目标明确化、内容整合化、方法创新化、评价体系化为核心的实施策略,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学科育人;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 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强调通过多学科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初中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需突破传统语言知识的局限,通过跨学科整合,将语言学习与现实问题、其他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实践能力。学科育人导向下的跨学科教学,不仅符合教育改革趋势,更是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关键路径。

2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必要性

2.1 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强调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求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迁移能力的培养。英语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其跨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打破学科间的割裂状态,通过整合数学、科学、历史等学科的思维方法与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例如,英语阅读课中融入科学探究过程,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能力,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标对“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要求,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载体。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需兼顾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跨学科教学通过多维度的知识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例如,在“环境保护”主题教学中,英语学科可结合科学学科的生态知识与艺术学科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从语言、数据、图表等多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并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综合性学习过程不仅提升语言能力,更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2.3 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其价值在于实际应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因脱离真实语境而难以实现语言迁移。跨学科教学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语料与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例如,结合数学学科的图表分析,学生需用英语描述数据变化趋势;结合历史学科的事件背景,学生需通过英语探讨文化差异与历史影响。这种跨学科语境下的语言学习,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学术性语言表达与逻辑论证能力,从而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3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策略

3.1 明确跨学科教学目标

跨学科教学需以清晰的育人目标为指引,避免流于表面形式。教师需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关联学科的教育价值,设计兼具语言能力发展与学科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例如,在“健康生活”主题教学中,英语学科可设定“运用情态动词表达健康建议”“分析健康习惯的科学依据”等语言目标,同时融入生物学中的营养学知识与心理学中的压力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与表达能力。目标设计需体现层次性,既关注语言技能的提升,也注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3.2 整合跨学科教学内容

内容整合需遵循“主题统领、逻辑关联”的原则。教师需以英语教材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挖掘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关联点,并重构知识体系。例如,在“科技创新”主题下,英语教学可结合物理学科的发明原理与历史学科的科技发展脉络,通过阅读科技类文本、分析科学实验流程图、讨论伦理问题等方式,构建多学科知识网络。内容整合需注重真实性与实践性,避免机械拼凑,应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如何用英语解释一项科学原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促进深度学习。

3.3 创新跨学科教学方法

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跨学科需求,需通过方法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多模态教学法可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增强学习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例如,通过科学纪录片片段引出英语词汇,结合思维导图梳理学科逻辑,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此外,项目式学习(PBL)能有效整合多学科实践,如以“城市交通优化”为主题,学生需运用英语撰写方案、数学计算成本、地理分析路线,最终形成综合报告。此类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教师则需扮演引导者角色,通过提问、反馈与资源支持促进学生深度参与。

3.4 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需突破单一的语言测试框架,采用过程性与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跨学科任务中的语言表达、合作表现与问题解决过程,结合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全面评估其综合素养。例如,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评价标准可包括英语报告的逻辑性、科学知识的准确性、艺术设计的创意性等维度。同时,需关注学生在跨学科合作中的沟通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发展,通过观察记录与反思日志,动态追踪其成长轨迹。评价结果应与教学目标形成闭环反馈,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4 结束语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跨学科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明确目标、整合内容、创新方法与构建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有效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语言能力与学科思维的协同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体现了教育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变。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其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常态化实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晓茹.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5,(12):87-89.

[2]黄月丽.初中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