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组合式注汽井组改善吞吐效果
焦健
辽河油田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 辽宁省盘锦市 124010
引言: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是开发初期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开采轮次增加,单井吞吐暴露出热损失大、纵向动用不均、周期产量锐减等问题。针对常规蒸汽吞吐过程中热效率低、周期产量递减快的问题,提出一种整合组合式注汽井组的优化方法,通过井组协同注汽改善储层热场分布,延长吞吐周期有效性。整合组合式注汽技术能有效改善储层热场均匀性,抑制汽窜,为稠油老区增产提供可行路径。
1.区块目前概况
1.1 开发历程
杜 229 块含油面积 2.5km2,地质储量 2061 × 104t,可采储量482.6×104t。从 1998 年至今经历了上产阶段、稳产阶段、降产阶段和二次开发阶段。
目前区块大部分油井已进入生产阶段的中后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1)采出程度高;(2)汽窜频繁
目前区块内投产井汽窜已达 1543 井次 ( 包含返层 ),平均单口井汽窜 4.7 井次。汽窜危害导致生产出砂,影响效果,汽窜出砂容易引起套变,使油井无法正常生产,影响油井吞吐效果。
2.井组存在的问题
2.1 井组多,井间相互汽窜
实施整体注汽共有19 个井组,井组多并且井组小,不封闭,注汽过程中相互干扰,影响效果。2.2 油井砂卡
油井出砂,且固砂及调剖工作量明显比以前少。
3.主要做法
3.1 扩大井组规模
重新组合井组,把原来的19 个井组,整合为8 个井组,减少蒸汽外溢,整体改善井组效果。并且调整运行,优先注吞吐效果较好的井组,而对吞吐效果相对差的井组,放缓吞吐节奏。
组合原则:
(1)油层条件:油层发育稳定,层系对应,主力动用层相对一致。
(2)封闭条件:油井之间存在汽窜关系,热连通已形成,井组之间相对
(3)地面条件:锅炉管网较完善,锅炉资源充足。
8 个井组共有 130 口井,注汽井共 97 口,共累注 42.4×104t,累油 9.6×104t ,油汽比 0.23,目前井组共日产液 1798.7t,日产油 458t。(表 1)
表1 8 个井组阶段吞吐效果
3.2 实施工艺措施

针对高轮低效实施工艺措施,针对井组内出砂严重井,实施固砂、调剖等措施,确保油井正常生产。(表2)
表2 井组实施工艺措施表

3.3 好的做法
(1)整体注汽并辅助工艺措施(三元复合、蒸汽吞吐添加剂),增油效果明显。(如5347 井组)
5347 井组共有油井 9 口,位于中部分采区西部,
层位为
组,本次整体注汽前,9 口直井平均吞吐 12.2 轮,累注 35.7×104t ,累液 44.3×104t ,累油 17.6×104t ,油汽比 0.49,采注比 1.24,采出程度26.2% 。
组合式注汽后效果:
①油压明显上升,油压 11.2Mpa ,比实施前一周期油压上升了 1.2Mpa ;
②注汽量增加了134t,产油量增加了 219t,油汽比提高 0.05,增油效果明显(图
5347井组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图1 5347 井组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图

③井组日产液、日产油与实施前相比明显提高。
(2)对于采出程度大的,井组整体间歇并辅助工艺措施(如西部兴Ⅱ组井组)西部兴Ⅱ组共有直井 6 口,水平井 4 口,位于杜 229 块西部,主要生产层位兴Ⅱ组,平均厚度 22.2m,
平均吞吐 14 轮,截至目前区域共累注 61.5×104 吨,累液 83.1× 104 吨,累产油 35.0×104 吨,油汽比 0.57 ,回采水率:78.25%。
组合式注汽后效果:
①直井平均油压明显升高
②直井平均累油提高,油汽比提高。
③水平井油压明显升高
兴H202、兴H203、兴H204 组合式注汽后油压分别与组合前相比,明显提高,H202 油压提高了 3.9Mpa H203 油压提高了 0.4Mpa,H204 油压提高了 2.1Mpa
④水平井日产液、日产油明显提高
第二次组合平均日液284t,平均日油 64t; 第三次组合平均日液409t,平均日油 73t。4.结论
经过整合组合注汽井组,得出以下结论: (1)整合后多井整体吞吐能有效扩大蒸汽加热体积,防止汽窜影响,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2)辅助工艺措施是进一步提高组合式注汽效果的有效手段;(3)井组整体间歇有效改善采出程度大的井组吞吐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磊, 张洪涛等. 组合式注汽井组在稠油热采中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03):456-463.
[2] 陈国成等 . 整合式注汽井组在辽河油田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 特种油气藏 ,2020,27(04):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