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物理课程设计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融合

作者

崔巍

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 354000

物理课程是中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在培养中职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职物理课程设计中更加重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中职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不仅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应该积极探讨物理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发展的融合路径,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项目式学习:以任务驱动职业能力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设置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的思维,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高效培养。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设计适当的项目,使物理知识能够与职场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1]。例如,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智能照明系统”的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电路原理、传感器技术等知识,设计一个智能化照明系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系统中需要的物料,结合相关知识科学设计照明系统的电路,并通过合理的编程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控制。整个项目设计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制作和设备调试等环节,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锻炼了编程、电路设计等技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化教学:营造职场环境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

情境化教学主要通过模拟职场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中职物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往往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实践机会较少,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环境,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或现有的设施设备,创设真实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例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中,教师可巧妙设计汽车维修的情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汽车维修场景,在场景中配备了车辆配件、修理设备等。教师在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动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并且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发动机的运行规则及能源转化规律。这种课程设计,学生不但深入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而且有效锻炼汽车维护的实用技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物理课程虽然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对其他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中,应该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其实践技能与专业素养的高效培养[3]。例如,在力学原理课程设计中,教师可结合房屋结构建模实验的模拟,要求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利用力学原理,设计、建造一座可以承载特定重力的建筑物。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对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理论推导。这种课程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力学方面的知识,同时有效锻炼了力学原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为紧迫。因此,中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多学科融合主要通过把多个科考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有机整合多学科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点迁移与应用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4]。中职物理课程设计中,应该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打破传统专业界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深化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例如在智能制造的课程设计中,应该进行了多学科交叉教学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知识与计算机编程、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机器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机器人的内部构造与外形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达到对其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了解物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其创造性思考与问题处理思维,使学生对智能化生产领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课程作为中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并通过项目式学习、情景化教学、多学科融合等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优化课程设计,高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家坤.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职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J].成才,2022,(23):71-72.

[2]牛剑.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融入技能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2022,(31):200-201.

[3]吴炳国,徐晓萍.基于虚拟仿真资源培育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江都中专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物理课程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169-170.

[4]王昕明.基于中职物理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