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张远丽
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教师 湖南常德 415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作业多为教材习题和练习册,缺乏层次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则缺乏挑战。
2. 形式单一,缺乏实践和创新: 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注重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缺乏阅读拓展、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 评价单一,缺乏反馈和指导: 作业评价以教师批改为主,标准单一,只关注答案正确性,忽视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评价语言简单,缺乏具体反馈,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与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分层作业设计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且智能的发展存在差异。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学习水平,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分层作业设计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1]。
(二)重要性
分层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作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避免盲目刷题,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兴趣和态度将学生动态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A 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B 层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中等、态度端正且有上进心,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C 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和自信,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这种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目标分层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学生设定差异化的作业目标:A 层学生侧重于知识的拓展深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在文言文学习中,要求深入探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并进行创作或改编;B 层学生则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为主,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文言文学习中,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译和分析;C 层学生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如在文言文学习中,重点要求识记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2]。
(三)内容分层
1.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主要考查字词拼写、文学常识、古诗文背诵默写等基础知识,要求 C 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B 层学生准确完成,A 层学生也不能忽视,以确保知识的系统性;2.提高题在基础题之上适当增加难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在阅读理解中设置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题目,要求 B 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A 层学生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性的思考
3.拓展题主要针对 A 层学生,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和开放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进行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 B 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尝试完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多元化评价:对 C 层学生,注重评价其学习态度和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增强自信,如“字词积累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朗读越来越流利了,真棒!”;对 B 层学生,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文章内容理解准确,但写作手法分析可更深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对 A 层学生,则更注重评价其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创新性,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追求卓越,如“观点新颖独特,理解有深度,语言表达再精炼些更完美。”
(五)《三峡》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让不同层次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特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层(C 层)需朗读背诵课文,积累生僻字词并造句,概括三峡四季景色;提高层(B 层)要分析景物描写手法及效果,想象描绘三峡秋季景色,并提出有价值问题;拓展层(A层)则进行《三峡》比较阅读并撰写体会,探究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并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主题创作诗歌或散文。作业反馈显示,C 层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B 层学生能分析手法并进行想象,A 层学生展现了较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后续将进一步优化作业难度和梯度,加强对 B层学生的指导,以更好地提升其语文素养。
五、结论
研究表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能有效解决传统作业问题,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通过科学分层、明确目标、合理内容和多元评价,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得到改进,实现因材施教。然而,这要求教师具备更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分层作业设计,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珍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3.DOI:10.27778/d.cnki.gqhzy.2023.000123.
[2]梁康.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J].华夏教 师,2024,(20):49-51.DOI:10.16704/j.cnki.hxjs.2024.20.032.
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研究”(编号:Z2024094)的子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